难怪被海德勒“挤”下领奖台的中国链球女将张文秀在赛后愤怒地说,“这种水平的裁判不应该出现在奥运会中”。
事实上,此前已有裁判因“水平过低”被逐出本届伦敦奥运会赛场。在男子拳击56公斤级1/8决赛中,日本拳手清水聪在第三回合的3分钟内6次击倒阿塞拜疆拳手阿卜杜拉,但裁判却在比赛结束后宣布阿卜杜拉晋级4强。愤怒的日本代表团立即提出抗议,“宣布比赛成绩的时候我震惊了,这是一个不可理解的结果。”清水聪说。
国际业余拳击联合会规则规定,一回合内击倒对手3次或者3个回合中击倒对手4次意味着自动胜出,但来自土库曼斯坦的裁判梅列特尼亚佐夫却对此规定视若无睹。最终国际拳联不得不取消梅列特尼亚佐夫的裁判资格以息众怒。和梅列特尼亚佐夫一同被踢出奥运拳击赛场的还有德国裁判沙马赫、阿塞拜疆技术官员阿比耶夫。
国际奥委会需要及时修正
《奥运匹克宪章》的精髓在于,“奥林匹克的目标是让体育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同时让人拥有创造和谐社会的见解,保持人性的尊严。”但在伦敦奥运会上,不少人似乎并不在乎奥林匹克运动的真正意义。或许,奥运会的轨迹已经到了需要修正的时候了。
崇尚公平竞赛原则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是否真能如人所愿,在4年后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完成渐变,目前看来仍充满着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让里约热内卢成为下届奥运会举办城市,本身就是国际奥委会和联合国合作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奥委会希望在犯罪率高的国家通过体育运动来实现国家的发展与和平。”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在伦敦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国际奥委会努力为年轻人提供体育活动和教育,帮助他们树立团结、尊重和和平共存的意识,以此来改变年轻人的暴力观念。和联合国组织合作,在年轻人中开展体育运动,让他们能在城市建设中贡献自己的力量,这同样是国际奥委会职责所在。”
国际奥委会的资料显示,该组织与国际红十字会的体育复兴计划如今已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例如在阿富汗的战后重建工作中,国际奥委会斥巨资帮助战争受害者和残障人士参与体育运动;在非洲,“世界食品计划”也得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资金帮助,孩子们在学校中得到食品供给,学校和社区的体育设施也由国际奥委会资助。
此外,和联合国难民组织的合作也是国际奥委会的重要工作之一。这项合作在全球的难民营和难民安置点提供基本体育设施和体育活动,特别是为儿童和年轻人参与体育运动提供便利。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奥委会也参与其中,难民由此获得了与周围社区居民的对话机会。
在本届伦敦奥运会上,国际奥委会和联合国难民组织在英国奥组委的帮助下,收集了10万件捐赠的运动服装。在4年前的北京奥运会上,他们收集到的衣物是7.5万件。这些运动服装将被派发给贫困地区需要体育运动的年轻人,以帮助他们参与运动,提高生活质量。
“作为一个国际化的体育组织,国际奥委会要不断宣传正确的价值观念。”罗格说,“我们很难单凭自己的力量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通过体育运动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我们热切盼望,4年后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会成为“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缩影。(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