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母亲的情绪成了马修的噩梦。后来,薇薇安被诊断出患有亚斯伯格症(一种神经性疾病)。“那个时候真是难为马修了。如果我早点得到诊治,我们就会搞明白,我为什么需要安静的环境。”薇薇安说。
大约九岁的时候,马修开始怀疑自己是一个同性恋。他曾经与这种念头做过斗争。但这并没有效果。等到他15岁时,薇薇安在儿子的电脑上发现了端倪。
马修决定向同学们坦白这个现实,“是的,我是同性恋,这有什么大不了的。这将剥夺他们对我指指点点的乐趣。”
此外,他还受到抑郁症的折磨。14岁的时候,他开始离家出走。由于从事运动,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成熟许多。在假身份证的掩护下,他流连于同性恋俱乐部,时常跳舞到天亮。遇到心仪的男孩,他也会跟他们一起回家。这个时候,他开始吸食大麻,并伴有自残行为。
【一夜成名】
北京奥运夺走金牌
跳水是他逃避现实的另一种手段。他走上跳水之路出于偶然。从8岁开始,马修就是一个蹦床运动员。他11岁时,一个跳水教练发现了他。最开始的时候,马修是跳水和蹦床兼顾。渐渐地,他吃不消了。当时,蹦床尚未成为奥运项目,于是马修选择了跳水。
不多时,他的天赋很快显露出来。14岁那年,他包揽了全国比赛的1米板、3米板和10米台的冠军。
这时候,他与颇为严厉的中国教练童辉相遇了。如今,童辉仍然是澳大利亚跳水队的主教练,不过在公开场合他避讳谈论马修。
马修在自传中第一次披露了他与童辉的交恶。童辉更注重于矫正队员的缺陷,而马修更渴望得到的是赞美。2006年,在常熟举行的世界杯上两人言语上发生冲突。马修被禁止参加当年在马来西亚举行的世界青年锦标赛。
返回布里斯班后,盛怒之下的马修做出了离队的决定。他买了一张机票飞往悉尼。他在夜总会里结识了高大、帅气的弗莱切,两人成了同性伴侣。
整整半年时间,他除了参加PARTY,什么都不干。墨西哥籍跳水教练索伯里诺的短信改变了马修的人生。“马修,如果你想重新开始跳水生涯,我的队里有你的一个位置。”索伯里诺唤回了马修对跳水的热情。
索伯里诺欣赏马修身上的艺术家特质,“他是一个非常个性的人,艺术气息十足。他是同性恋者,非常前卫,这是我之所以喜欢他的原因。当你是个艺术家时,你的个性会与传统观念背离。”
索伯里诺眼光独到,后面的故事中国体育迷耳熟能详。北京奥运会,马修最后一跳逆转周吕鑫,打碎了中国跳水队本土包揽8金的美梦。
【走出泥泞】
戒毒成功找回动力
北京奥运会的成功,给马修带来的除了荣耀,还有另一层的痛苦。“接下来的四年,我知道自己不能复制(北京奥运会的成功)。”马修说。
伤病是他无法复制成功的关键。他的腹部出现了长达10厘米的撕裂。“这是一种可怕的伤害。他不能咳嗽,也不能笑。恢复将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索伯里诺解释了弟子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