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报浏览
 日报搜索

穿警服的篆刻家
文\图 程云竹
发表于2007.02.03第4版  稿件作者 程云竹  


青山常在


四龙戏珠 (周春明 作)

      商州监狱的警官周春明是商南富水人。8小时之外的自由时间里,他不垒“长城”,不划拳喝酒,常常是坐在书桌前研究篆刻艺术,刻印章。印章虽小,但方寸之间分朱布白,疏密变化,气象万千,绘画、书法、音乐、雕刻、诗文、美学融于一炉。正因如此,刻一枚小小的印章,他往往要琢磨几个时辰,甚至数日,章法设计满意了方才操刀。

      周春明的篆刻爱好源于汪永东老师的启蒙教育,娴熟的刀法技巧源于他几十年来的“刀不离手”。

      汪永东是周春明的小学老师。受老师一手好字的感染,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春明就用自己上山挖药卖得的钱揭回红纸,给自家门上写了春联。小学生周春明敢写春联引起了汪老师的注意。汪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两个似画非画的篆体大字让春明辨认,春明摸了自己的脑袋瓜也没认得。汪老师说它念“山水”,如果你觉得这样写出的“山水”有些意思,就去一笔一画地写正楷字,正楷字练出功夫了才有基础学篆书。

      做梦都想跟汪老师学篆书的周春明一有时间就练楷书,练到两年后的一个伏天,却无意中发现了母亲的一枚印章。他将母亲的印章翻来转去地研究了大半天,翻箱倒柜翻出半截钢锯条磨成刻刀,脱光衣服跳到富水河里捡回几块河卵石。手指手心划破了,自己给自己刻了一枚印章,从此便“一发不可收”。为刻印章,家里的架子车轮上“退休”下来的几根旧辐条被他收集起来做了刻刀,肥皂、萝卜、牙刷把儿都成了他练手艺的材料。

      1984年,周春明如愿以偿地考进陕西省警官学校。1993年,在商州监狱工作了7年的他又通过成人高考考进中央司法警官学院脱产学习。这所高等院校,书画艺术氛围异常浓厚。他的书法艺术作品频繁地在院刊、墙报、展览中亮相,篆刻则成了他毕业时与老师、同学留念的馈赠礼品。回到原单位后,他在8小时之外坚持研究篆刻艺术,在借鉴吸收中大胆创新。近6年来,他发表在《陕西工人报》、《商洛日报》、《政法天地》、《监狱理论研究》等十几种报刊上的200余方篆刻作品,形式灵活多变,字体阴阳交集,模式图文并茂;印迹或狂奔,或慎微,风格或憨实,或新奇。尤其是他的篆刻工稳典雅、气酣韵厚、字简意深、构思巧妙,耐人寻味。近两年,他先后有20多幅作品在国内大型书画展中获奖,并入编多部典籍、年鉴、专集。在成就面前,他淡淡地说:“艺无止境,能享受到学习与创作时的苦恼与快乐,就感到很满足了。”

商洛日报版权与免责声明:
① 本“商洛日报电子版”的所有文字和图片稿件,版权均属商洛日报和商洛之窗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商洛日报或商洛之窗”,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商洛日报或商洛之窗”,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如对稿件内容有疑议,请及时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