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崇和
(2009年5月5日)
同志们:
大家好,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相聚。在座的各位都是年轻的、富有活力的优秀大学生,迈出校门后,大家扎根农村、奉献基层、服务群众,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为商洛的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在这里,我首先向大家表示诚挚的敬意!下面,我从六个方面,就如何当好一名优秀的大学生“村官”,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与大家共同探讨交流。
一、关于认识问题
大学生做村官始于1995年,这一年江苏省率先招聘大学毕业生担任农村基层干部,之后,全国陆续有十多个省进行了选拔大学生当“村官”的探索。2008年初,中央决定用5年时间选聘10万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将大学生“村官”工作推向了新的阶段。据不完全统计,到去年年底,全国大学生“村官”达到13万人以上,分布在除港澳台以外的所有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381个县(市、旗),20%以上的村民委员会。目前,全国已有247个县(区、市)实现了村村有大学生“村官”,北京市则率先实现了3955个行政村,每村两名大学生“村官”的目标。去年,我省选聘了2000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其中我们商洛市130名,分布在130个村。做为全省大学生“村官”中的先行者,大家首先要在思想上,对这项工作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真正找准自己的位置,明确自己的目标,坚定自己的信念,只有这样,才能在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有所作为。
一是要充分认识大学生做村官的战略意义。胡锦涛同志指出:“选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任职,具有长远战略意义”。为什么说这是一件具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大事呢?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一是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在我国,要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传统农村向现代社会、传统农民向现代农民的历史性转变,就必须要有具备现代知识、现代思想、现代眼光的新农村建设者。把大学生选聘到村任职,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理念、现代科技知识的新型村干部,有利于解决农村人才匮乏问题,提高农村人才队伍水平;有利于改善村干部队伍结构,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才支持和组织保证;有利于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利于农村思想观念革新,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有利于激发农村发展活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有利于形成和优化党政干部人才链。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是党中央为保证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作出的战略决策。让大学生在建设农村、服务农民的过程中了解国情、增进感情,成为与人民群众有深厚感情的党政干部后备人才,有利于保证我们的干部队伍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政治本色。基层是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到农村去任职,就个人而言,这段在农村经风雨、长才干、作奉献的特别经历,必将成为人生历程的宝贵精神财富。三是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有利于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家都知道,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去年就有100多万大学生没有稳定就业。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很重要的一个目的,就是要树立一种正确的就业导向,引导高校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大学生到农村去干事创业,到基层去经受锻炼,到一线去增长才干,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的压力,这也体现了党中央对大学毕业生的切实关心。高校毕业生志愿到村任职,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到农村基层一线就业创业,也将起到积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所以,大学生到农村去,是时代的呼唤,是农民的期盼,也是党对当代大学生的殷切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