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录印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农民安居工程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把改善困难群众居住条件作为民生工作的突破口,几年来,全县改造困难群众居住危房3951户14948人10604间,危房改造率达到75%。其中2004年投入资金82万元,一举打胜了消除茅庵草舍歼灭战,使全县181户484人结束了居住茅庵草舍的历史。2006年和2007年投入扶持资金110万元,使500户困难群众告别了石板房危房,改善了人民生活的基本条件,改变了村容村貌,实现了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安居乐业愿望,困难群众居住条件得到极大地改善,农村社会更加和谐。在实施农民安居工程工作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由城建部门的统筹规划和指导,各乡镇制定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对建房户多、居住分散、水电路不通的村,采取统一规划集中建房;对鳏寡孤独、后继无人的户采取由村组指定地点联户建房,产权归村组所有;对家庭人口较多、有一定发展前途的户,由村上规划地点、国家给予必要的扶持单独建房;对家庭经济条件好、水电路便利的户,原则上要求修建砖混结构的房屋;对家庭经济较差、居住边远的户可建成土木结构房屋,采取青瓦盖顶,不出现新的危房和石板房。
2、宣传引导,营造氛围。为了在全县上下尽快形成实施农民安居工程,改善特困群众居住条件的共识,县上抽调28名民政干部会同乡镇干部逐村逐户调查摸底,全面了解农村贫困群众住房情况,并将收集资料整理成图片和制成专题片,通过广播电视、标语、宣传栏、规划效果图、手机短信、召开现场会等途经多渠道宣传。每年召开一次全县安居工程建设现场会,组织参观示范点,由部分乡镇和县直部门介绍工作经验。县直部门和帮扶单位经常进村入户,与镇村干部一道召开群众动员会,宣传有关政策,听取群众意见,帮助分析和解答群众疑虑,帮助群众提高思想认识。
3、多方筹资,破解难题。一是财政支持投一点,在县财政十困难的情况下,2007年投入60万元用于部分特困户危房改造,每户补助1200-2000元;二是捆绑资金挤一点,将县计划、扶贫、民政等部门资金整合在一起,对纳入工赈移民和扶贫移民的危房户,计划部门每人补助4300元,扶贫部门每户补助5000-10000元,民政部门每间补助600-1000元;三是金融部门倾斜贷一点,金融部门加大贷款支持力度,对经济暂时困难、有偿还能力的农户重点倾斜,采取连户担保的方式进行贷款,并积极引导迁入新居的农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全县累计投入贷款资金890余万元;四是联乡包村部门帮一点,县委、县政府明确规定,县级联乡包村部门单位凡是有危房改造任务的,必须尽力出钱出物,据统计,县级包村共出资达40多万元;五是群众尽力筹一点,充分调动危改户的积极性,发挥自身力量和作用,以个人自筹或向亲戚朋友借等方式筹措资金,全县3951户危房改造户自筹资金达4150万元。
4、抓点示范,整村推进。坚持抓点示范点,以点带面,整村推进,确保扶持一个,建成一个,带动一片,稳步实施农民安居工程。三年来,全县累计建成71个安居工程建设点,保证每个乡镇都有一个新村。新村95%以上农户住上小康房,乡镇通村道路实现硬化,水利设施完善,学校校舍达标,村民用上自来水,开通有线电视线路和电话,农村合作医疗有保障,特色产业突出,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5、政策扶持,激励带动。凡是在规划点内建房的农户,办证免收管理费、规划费、测绘费等规费。根据农户具体情况,分类安排,区别对待,对经济条件较好、有能力自己改造的农户,改造时可不补助资金,享受农民安居工程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的享受工赈、移民搬迁补助政策,一次解决到位,彻底改变生活现状;对原房能改造的尽量改造,节约资金;对确实需要重建的,严格把关,根据各户情况予以补助;对经济条件较好、交通方便的先行一步,不搞一刀切,不强行建造统一模式,搞形象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