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洛南县

草店村的幸福密码

草店村的幸福密码

2022-05-17

来源:来源: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

  本报记者 赵有良 肖 云

  初夏,一场雨后,洛南县古城镇草店村花香弥漫,一丛丛玫瑰娇艳欲滴,点缀在绿树农舍间,仿佛在举行一场花的盛宴。五彩墙绘、花溪湖、坡岭花海等景观更是让人目不暇接,一名游人感叹道:“玫瑰小镇果然名不虚传。”

  草店村位于洛南县玫瑰小镇的核心区,全村9个村民小组,501户1802人,由原草店村、蒋河村合并而成,呈三条沟(坟沟、撞沟、蟒沟)一道川分布,是全县有名的米粮川。

  “为何叫草店村呢?”村支书罗根朝解释称,以前,村委会前面的这条路是古城到县城的官道,往来的车马众多,当地人就在路边搭了个草棚,供行人歇脚喝茶,村子由此得名。

  罗根朝1993年起任原蒋河村村干部至今,在他的记忆里,当年生活有三难:一是吃水难。先是挖坑蓄水,再到打井抽水,好不容易拉了水,天旱干枯,天冷结冰;二是出行难。草店村不是主要站点,每次进城要在路口等很久,车还不一定停;三是就业难,别说在家门口找活了,出门找活都难,工钱也低,有时辛辛苦苦挣的钱还不够来回路费。

  而今,从草棚泥房到花园小楼,从偏居一隅到四通八达,从就业难到招人难,草店村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变化并非一蹴而就。“过去,官道两边种着水田,村民都在沟里住着,直到移民搬迁才陆续搬到路边。”罗根朝说,特别是2017年前后,洛南县着力打造玫瑰小镇,对草店村进行民居改造、庭院美化、基础设施建设、景观打造等全方位的重塑,才有了现在的样子。这一句话,道出了草店村蜕变的起因。

  以花为媒,名不见经传的草店村成了旅游村,越来越多的村民返乡就业,也有外地人被优美的环境吸引前来投资兴业。目前,村上建起了1500亩樱桃采摘园、100个香菇大棚、500亩中药材及核桃园、300亩烤烟。“每条沟都有了特色产业,以前的坟沟成了坡岭花海,撞沟成了五色田园,蟒沟成了烤烟基地。”罗根朝笑着说,这些年,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的腰包也鼓了起来。

  脱贫户许文斌就是受益者之一。2015年,他因车祸伤到了右脚,不能再外出干重体力活,一家人断了收入来源,被认定为村上的贫困户。“自景区开发以来,我家也跟着沾了光。”许文斌说,经过免费培训,他成了村里的水管维修工,月工资1000元,媳妇应聘了旅游公司的保洁员,月工资600元。此外,他还承包了五色田园现代菌业产业园的5个香菇大棚,每个棚年收入1万元,一家人不再为钱发愁。

  村民余东朝也吃上了生态饭。景区流转了他家5亩土地,1亩1年给550元,他家8间房出租了4间给同村人开超市,1年房租6000多元。“我还办了个磨坊,加工绿色无添加的面粉,很受游客喜欢。”

  随着物质的充裕,村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在同步提升。罗根朝说,最近,村上刚改造完成了景区沿线76户群众的厨房,采取新式和旧式相结合,砌的带有自动抽风机的新式灶,装了现代化的橱柜和抽油烟机,干净卫生又方便,每户还补贴1万元。

  “如今,村子变美了,产业兴起了,把人留下是关键。”罗根朝说,下一步,村上将根据县上制定的乡村振兴规划来发展,打造吃、住、赏、玩、购一条龙式产业链,让美丽乡村更有内涵。

  • 相关阅读
  • 产业振兴如何“兴”

      本报记者 王 倩  春末夏初,三兴村的天与地格外醉人。远眺,蓝天白云下是山上层层叠叠的绿,与坡塬上一行行泛着银色的地膜交相辉映;近看,田地里的大棚鳞次栉比,旁边一株株五味子、豆角正在拔节生长。将视线远...

    时间:05-17
  • 龙头舞起来 产业活起来

      本报通讯员 崔 伟 郭惠民  洛南环亚源生态岛环保科技产业园项目,是2017年7月由洛南县政府联合陕西环亚源环保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发起投资,以打造“百年产业、千亿产值、百亿税收”创新驱动产业为目标...

    时间:05-17
  • 常湾村有了乡村振兴大学堂

      本报讯 (通讯员 常永江)日前,洛南县景村镇常湾村建起了乡村振兴大学堂。大学堂按照乡村振兴要求,充分发挥党员干部人才示范、帮扶带动作用,着力解决制约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与党建、产业发展、新时...

    时间:05-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