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柞水县不断适应经济结构和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科学构建基层党组织体系,构建十类新型基层党组织,为推进柞水率先突破发展,加快建设陕南经济强县,打造关天经济区最具活力板块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
产业党组织。在已形成一定规模,在产、供、销等环节比较紧密的农业产业,依托产业建立党的组织。同时,根据产业内部分工和党员数量及分布,在产业链上建立党支部或党小组。
行业协会党组织。引导类行业协会按照就进、方便的原则,把一定范围内从事种植、养殖、加工、运输、商贸等行业的会员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支部。
经济合作组织党组织。把从事农产品产、供、销服务,规模较大的各种经济合作组织中业务相近的合作户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的组织。
企业、"两新组织"党组织。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依托,联合生产基地和农户党员,形成"支部+企业(基地)+党员"的党组织设置方式。在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中组建党组织,做到承受一个、组建一个,建立一个、巩固一个。
示范服务基地党组织。在从业人员相对稳定、技术人员相对集中的示范服务基地建立党组织,更好地发挥推广新技术、新品种和发展新产业等作用。
经济园区党组织。在乡镇、村的农业园区或工业项目聚集区建立党组织,把园区内从事种植、养殖和加工的党员组织起来。根据园区内不同行业、项目和规模及党员人数,分类建立党组织。
市场党组织。在规模较大的专业批发市场或农贸市场,由市场管理机构,将市场内固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党员组织起来,建立党的组织。
驻外党组织。指导外出党员相对集中的乡镇、村,在对出务工党员集中地建立党的组织,由乡镇、村组织领导或委托党员务工所在地党组织领导。
外来流通人员党组织。在经济发展较快、外来务工党员较多的乡镇、村(居)建立党组织,负责接收、管理流动党员。
联合建立党组织。根据农村经济发展状况、村庄规模和村级党组织管理党员人数的变化, 按照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党员群众的意愿,突破地域和行业界限,通过村村联合、村企联合、村居联合等方式,建立联合党组织,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