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财政局了解到龙山村基础设施落后的现状后,积极协助村上争取项目,动员村民投工投劳,先后帮助新修王沟、半沟、上沟通组水泥路3公里,修建美化了东洼、水磨移民新村护堤107米,硬化移民新村入户道路3500平方米。今年夏天,龙山村遭遇旱灾时,财政局从机关经费中挤出资金为村民打井,架设临时取水管线400米,有效缓解了旱情,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扶持四大产业
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在市财政局的扶持下,我养了8头牛,6只羊,小儿子开车搞运输,一个月收入4000多元。”谈起自己的养牛产业致富梦正在一步步成为现实,王坡组杨俊绽放着笑容。
杨俊一家8口人,因家里多人患病致贫。包扶干部了解到杨俊一辈子喜欢养牛的特点后,鼓励他加入村上畜牧产业协会,把养牛产业做大,并帮助杨俊申请到了扶贫贴息贷款,盖起了12间牛圈,为明年扩大养牛规模奠定了基础。
龙山村的贫困户大多和杨俊一样,有着常年畜牧养殖的传统和技术。市财政局针对所帮扶对象经济现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动员该村老支书荆勤娃带头成立时新养羊专业合作社,财政局还为合作社购买了160只优质山羊,对社员进行养殖培训,统一进行防疫、商品羊销售。
为了促进贫困户的自我造血功能,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市财政局以产业化扶贫为主线,着力从畜牧养殖业、纸灯笼手工业、中药材种植业、核桃产业等四大特色产业发展入手,来激活贫困户发展内力。他们协助村上积极探索出了“村委会+合作社+农户+基地”的产业发展模式,成立了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动员贫困户加入1至2个合作社,确保每户增添1至2个增收项目,稳固农民增收渠道。目前,除成立时新养羊专业合作社外,还扶持村上成立了核桃产业合作社,在北坡塬新建良种核桃园500亩,并投资3万元购买了10台喷雾器,用于核桃病虫害防治,确保核桃丰产增收;协助组建龙山村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种植中药材650亩、发展种植大户13户,同时发展种植烤烟126亩、烤烟示范户3户;成立了宏达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由村上建设基础设施,业主购买设备,合作建成了标准化新厂房,直接吸纳40多个贫困户打工,带动全村200多人就业。据统计,宏达搬进新厂房刚一个季度就实现产值近百万元,合作社纯收入达30万元左右,农民务工收入近40万元。
信息不畅通是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为此,财政局机关干部捐款1.2万元,为村上四个产业合作社各买了1台电脑,闲暇时,合作社社员上网看信息、学技术,开阔了视野,增强了致富信心。
“多亏了市财政局的帮扶,协助我们贷款购回了压痕机、切纸机等大型机械设备,让厂子起死回生,这回我一定要带领贫困群众大干一场,把灯笼厂做成龙山村第一大主导产业。”采访当天,正在新厂里查看产品质量的宏达工艺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红子深有感触地说。杨红子曾经做过纸灯笼,但作坊小,没机械,有些东西都要去西安请人做,成本昂贵。现在搬进新厂,各项成本降下来了,务工农民的工资也由以前的一件8分钱直接提升到0.14元。仅此一项,务工农民年人均净增收1.5万元左右,还不耽误农活。“以前旺旺集团给我们一个200万的订单,利润空间在15%左右,但因为流动资金不足,我们不敢做,现在没一点问题。”杨红子介绍,现在产品已经扩展出蜂窝纸灯笼、扎花、生肖系列灯笼、电子系列灯笼等上百个品种,产品远销欧美许多国家。
据不完全统计,在市财政局的帮扶下,龙山村已经驶入发展快车道,今年龙山村贫困户人均收入增长了30%。市财政局“双包双促”工作组表示,未来两年扶贫工作要啃的硬骨头还很多,他们正排除万难,肩扛龙山村父老乡亲脱贫致富的希望,昂扬奋进,以实际行动向市委、市政府交一份满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