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之窗讯(毛仪惠) 山阳县杨地镇充分利用建档立卡成果,完善有关制度,认真开展部门驻村帮扶,努力推进“双包双促”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新模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引擎。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县统战部、计生局、畜牧中心、电力局、驻西办五个包扶部门突出精准识别、精准谋划、精准施策、精准管理、精准考核“五个关键”,坚持以政策扶贫、产业扶贫、技能扶贫、信心扶贫、信息扶贫“五项重点”,认真落实贫困户移民搬迁、健康促进、教育扶贫、救助供养、综合扶持“五大工程”,建立领导带头、资源整合、典型带动、双向承诺、动态监督“五大机制”,具有鲜明特色的扶贫新格局初步形成。畜牧中心在龙潭社区、西山村指导100户贫困户养殖黑猪,给每户补助200元购回仔猪,并提供技术指导,黑猪出栏后有回收保障,解除贫困户后顾之忧。电力局为合河村实施低压改造11.7公里;同时为143户包扶对象提供矮化核桃良种1430株,并组织本系统22名职工亲自栽植30亩。驻西办内引外联立项解决金盆村杨寺庙河堤加固工程1600米,保障110户群众居住安全和120亩良田安全,同时积极协助贫困户成立核桃产业协会。统战部和计生局协调扶贫局在河合村、西坪村实施“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投入产业扶贫资金49万元作为贫困户购买仔猪作为股份在富林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参股合作,由公司集中建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镇政府机关干部在孔令村引导贫困户栽植魔芋、黄姜、连翘、柴胡等中药材共600余亩,并帮助包扶户成立“东山魔芋专业合作社”。
杨地镇打好“六张牌” 助推经济持续发展(坚定不移加快发展)
杨地镇党委、政府正确认识新常态,主动适应新常态,科学引领新常态,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自觉遵循新常态下经济运行规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充分利用政策机遇、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生态优势打好“六张牌”,谋求新突破,加快大发展。
一是充分利用建档立卡成果,完善有关制度,认真开展部门驻村帮扶,努力推进“双包双促”工作,实施精准扶贫新模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新引擎。今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积极协调县统战部、计生局、畜牧中心、电力局、驻西办五个包扶部门突出精准识别、精准谋划、精准施策、精准管理、精准考核“五个关键”,坚持以政策扶贫、产业扶贫、技能扶贫、信心扶贫、信息扶贫“五项重点”,认真落实贫困户移民搬迁、健康促进、教育扶贫、救助供养、综合扶持“五大工程”,建立领导带头、资源整合、典型带动、双向承诺、动态监督“五大机制”,具有鲜明特色的扶贫新格局初步形成。畜牧中心在龙潭社区、西山村指导100户贫困户养殖黑猪,给每户补助200元购回仔猪,并提供技术指导,黑猪出栏后有回收保障,解除贫困户后顾之忧。电力局为合河村实施低压改造11.7公里;同时为143户包扶对象提供矮化核桃良种1430株,并组织本系统22名职工亲自栽植30亩。驻西办内引外联
立项解决金盆村杨寺庙河堤加固工程1600米,保障110户群众居住安全和120亩良田安全,同时积极协助贫困户成立核桃产业协会。统战部和计生局协调扶贫局在河合村、西坪村实施“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投入产业扶贫资金49万元作为贫困户购买仔猪作为股份在富林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参股合作,由公司集中建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镇政府机关干部在孔令村引导贫困户栽植魔芋、黄姜、连翘、柴胡等中药材共600余亩,并帮助包扶户成立“东山魔芋专业合作社”。
二是以节约土地资源,统筹城乡发展,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强力推进陕南移民搬迁工作。杨地镇为土石山区,居住在半山深沟的搬迁对象还有500余户,近年来该镇抢抓机遇,狠抓落实,通过政策引导,实现进城入住66户201人。坚持大点搬迁、集中搬迁、上楼搬迁“三搬”原则,按照靠近县城、靠近集镇、靠近园区“三靠”思路已经建成金盆河边、龙潭河西两个陕南移民集中安置点,突出抓规划、抓建设、抓配套、抓入住、抓产业,安置搬迁对象204户。搬迁群众基本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供销社土地置换移民搬迁工程、粮站陕南移民搬迁、龙潭桃园下湾移民搬迁逐步启动,项目完工后将安置全镇“两灾户”273户,贫困户37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