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来,共青团商州区委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找准党政关注、社会急需、青年能为的结合点,坚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微处着力,拓展传播渠道、强化社会动员、突出项目设计,积极推动重点领域志愿服务工作,志愿服务的科学化水平得到切实提高。
一是微传播实现大覆盖,志愿服务理念深入人心。针对青年对网络的依赖特性,通过制作喜闻乐见的传播内容填充青年的碎片时间,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志愿服务理念传播的“润物细无声”。微信平台注重互动引领。在“青春商州”微信开设“志愿服务”版块,发布志愿服务信息,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微信平台开通一年来,每天发布一条公益微信,至今已发布近300期,吸引青年粉丝近7万人,有效传播了公益理念。网络媒体注重全面覆盖。依托“青春商州”微博、微信、团组织网站以及基层团组织电子杂志等构筑了覆盖全面的网络传播矩阵。微电影注重内容吸引。把志愿服务精神理念拆分、具象,融入微电影拍摄,拍摄了关爱农民工子女、关爱服刑人员子女、交通文明宣传微电影等,并通过视频网站以及户外屏幕进行传播,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扬。
二是微组织实现大动员,志愿服务队伍日益扩大。实施分类引导,针对不同青年群体,建设高度适配的小微志愿服务组织和阵地,吸引青年主动投身志愿服务,推动志愿服务队伍不断扩大。聚拢壮大一批青年社会组织。依托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加大对公益类青年社会组织的扶持力度,培养壮大了55个志愿者协会、环保社团等一批青年社会组织。建好用优一批品牌服务阵地。高质量建设“希望来吧”、“集善之家”、“四点半课堂”等品牌志愿服务阵地12个,吸引了一大批大学生、年轻教师、村官等担任固定志愿者,累计服务农民工子女超过3万人次。培养锻炼一批青年志愿骨干。紧扣重大时间节点、节庆事件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全区青年志愿者骨干参加核桃节、学雷锋助残等活动,累计参与人数超过6000人,服务时间超过5000小时。组建志愿者培训团队,对志愿者骨干进行知识教育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专业培训,以点带面提升志愿者队伍素质。
三是微项目实现大效果,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开展。针对重点领域特殊群体精心设计灵活、务实的小微志愿服务项目,通过小范围、多频次开展特色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提升志愿服务项目的质量和影响。资源对接全程化提升参与度。采取重点项目结对与个性化项目认领相结合的方式,全程跟踪项目进度,适时进行资源对接,激发志愿者参与项目服务的热情。重点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服务行动”和“青春志愿行 共筑中国梦”系列活动,志愿者与农民工子女集中的学校结对率达100%,与农民工子女结对率达92%。服务对象小微化提升精准度。针对残障、自闭症儿童推出精彩童画、童心音乐、乐高机器人等公益培训项目,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获得良好社会反响。针对年轻父母实施“爱·零距离”公益亲子项目,每两周免费为父母和孩子提供一次亲子体验活动,累计参加人数超过300人。项目建设规范化扩大美誉度。深化“微行大爱——微志愿”服务项目体系建设,面向社会征集小微志愿服务项目96个,给予54个重点项目资金资助,推进项目规范化、常态化运作,“城中英语角”、“心灵家园”等10个项目获评优秀志愿项目奖,社会效益不断放大。(张馨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