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城晨曦
柞水县城位于素有中央山地公园之称的父亲山——秦岭中脉终南山脚下,2008年获得全国文明县城称号,2011年、2014年分别通过复查验收。
八年创建,城市铸魂。文明如泉,滋润山城;文明似歌,提神化人。是文明,让这座城市充满人性温暖;是文明,让这座城市充满友谊和谐;是文明,让这座城市处处溢满诚信无私;是文明,让这座城市展现动人魅力。
今日,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经典山水文化旅游名县这些沉甸甸国家级“金字招牌”,已成为柞水对外一张张靓丽名片。
巩固成果,健全机制聚合力
自柞水率先在陕南迈入全国文明县城行列,从最初创建的低层次到两次复验的高标准,“创文”之路从未停歇。历届县委政府持续重视,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如果说第一轮“双巩固双提升”活动使得卫生环境上了新台阶,那么第二轮“提升市民素质、扮靓文明县城”三年行动计划让这座城市有了新的文明内涵。历任的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是铁定的创建第一责任人,建立文明委牵头、各级各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领导机制运行良好。县委把巩固提升工作列入县委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坚持每季度研究一次,解决具体问题,制定《巩固创建成果长效管理机制的实施意见》、《关于“双巩固双提升”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将县城划分成4大片、46个小区,推行县级领导包片、部门包小区责任制,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落实县级部门分片包抓上下联动、通力合作的巩固提升格局。

干净整洁的县城
特别是从2012年起,针对改版后的“国文”标准,启动了《提升市民素质扮靓文明县城三年行动计划》,分年度实施提升素质、卫生保洁、环境建设、设施完善、城市管理、文化建设等“六大专项行动”,每年突出一个重点,把指标任务细化到子项目,工作责任到部门,分步实施,逐年推进,实现巩固活动常年不间断,年度有高潮。
日常工作中,建立周检查,月通报制度,定期集中检查,不定期抽查暗访,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四个督查队由县四套班子分管联系领导带队每两周进行一次督查,对工作不力、整改不到位的单位予以通报,媒体曝光。各小区各单位针对薄弱环节抓整改,行业创建抓示范、社区先行抓亮点,使创建活动成为干群自觉实践、自我教育、自主管理的过程。
紧扣主体,提升素质增内涵
我们知道,市民是城市的主体,没有文明的市民,就没有文明的城市。柞水县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紧紧抓住创建活动的根本设计载体,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活动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道德讲堂
柞水创文426盒档案资料中,记载着提升素质的艰辛历程,映衬着这座城市的文明传承。围绕核心价值观引领,积极组织柞水大讲堂、党员讲党课,使其融入中国梦以及理论教育中。道德讲堂县设总堂,单位和社区设分堂,用群众语言讲身边的事。发放核心价值观宣传年画2万余张,制作价值观公益广告1100余幅、微电影3部、儿歌和渔鼓词200余首,修订完善市民文明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在固定“六德”活动之外,城区各社区创新开展“树八面旗帜”、“善行承诺?爱心接力”、唱道德歌、跳核心价值观广场舞等道德实践载体,把核心价值观对个人层面的要求融入到公民日常生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