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改变了当下青年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和聚集方式。共青团商州区委结合新时代赋予的新任务、新要求,对传统工作方式大胆创新,拓宽共青团工作的新途径。各级主体充分利用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建立区级团委、下属团组织、基层团支部三级联动的新媒体传播组织体系,积极搭建共青团网上“微”平台。目前,共有“青春商州”、“商州青少年”、“商州区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三个区级主流微信公众号,全区上下共有各级各类新媒体阵地平台120余个。
一、搭建“微”平台,实现沟通“零距离”。一是搭建宣传教育平台。及时发布各项党团信息,便于广大团员青年了解共青团工作情况。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弘扬正能量,利用网络“微”阵地加强对青少年的宣传教育和正面引导。2015年,团区委微信、微博平台发布各类动态信息3000余条次,传递共青团工作动态,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引领。二是搭建组织动员平台。实现 “网上提议集聚,网下开展活动”、“网上虚拟召集,网下实体执行工作”的目标。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公众平台,开展志愿者招募、发起学雷锋倡议、发布活动通知,充分利用网络这种覆盖面广、成本低、直接、便捷且青年喜闻乐见的动员方式,组织和号召团员青年参与到团的各项活动中。2015年,团区委充分发挥新媒体作用,开展各类活动组织动员工作20余次。三是搭建交流服务平台。利用网络新媒体平台,及时关注网络舆情和青少年思想动态,加强与广大团员青年的沟通和交流,接受广大团员青年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咨询和意见,便于在工作中牢牢把握青少年时代发展特征,为青少年提供针对性强、切实有效的服务。2015年,通过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与团员青年进行互动300余次,接收意见建议108条。
二、凝聚“微”力量,吹响服务“集结号”。一是凝聚爱心力量。依托新媒体线上平台受众面广的特点,助力希望工程、爱心助学以及扶贫助困等工作,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良好环境。2015年,在“青春商州”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QQ群发布《汇聚爱的暖流?传递生的希望广场慈善义卖会爱心捐赠倡议书》,通过网络号召爱心人士伸出援助之手,为患重病青少年募捐爱心善款,汇聚社会爱心力量。短时间内,此信息被迅速转发,阅读量达1000余次,转发量400余次。活动当天,共卖出爱心商品2400余件,收得爱心款近5万元,通过辐射影响最终共筹集爱心善款10余万元。二是凝聚社会组织力量。加强与青年社会组织的沟通联系,依托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资源,助力青年社会组织成长。利用新媒体平台宣传和报道青年社会组织活动风采。通过合作、参与和承办的形式,凝聚青年社会组织力量,服务社会发展。2015年,共有10余个青年社会组织参与到团的各项活动中,不断壮大共青团工作力量。三是凝聚网格青年力量。以“双网互动”工作为统揽,要求各级团组织和网格积极搭建网上平台,借助艺术、时尚、情感等元素,运用符合各类青年群体的思维方式、话语体系,创新载体开展工作,将网格内青年吸引到团组织周围。2015年,下属60个团组织530个网格共开展“网上祭英烈”、“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我的中国梦”等各类主题讨论40余次,参与人次3000余人。
三、开展“微”活动,传递青春“正能量”。一是推广“微”电商,服务青年就业创业。开辟电子商务信息专栏及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微信公众号,宣传普及优秀电商创新做法、先进典型、成功经验,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同时,有效结合现有电商“微”营销平台适时转发推广,拓宽农民闲置农产品销路。2015年,成功助推销售土蜂蜜、土酿酒等农副产品,销售额约达30万元。此外,依托新媒体开展各类电商推广宣传活动30余次,发布各类服务青年就业创业活动信息280余条。二是开展“微”公益,发扬青年志愿者精神。共青团志愿服务工作内容,推出不同主题的公益志愿活动。通过“线上”平台的宣传引导,助力“线下”活动开展,建立志愿服务“O2O”(线上到线下)模式。 2015年春节期间,开展“新春送温暖,志愿服务进网格”活动,在新媒体平台上发布公告,吸引网格内1200余名群众参与现场活动。三是开设“微”课堂,引领青少年心灵成长。围绕青少年平安自护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全国两会等不同主题内容,开设专题“微”课堂,打破传统思想教育引领模式,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引领。2015年,团区委本级通过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共发布“微”课堂各类主题知识300余条,“转、评、赞”达16万余次,覆盖影响青少年18万余人。(张馨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