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阳县高度重视秋季动物防疫工作,全方位构筑畜牧“防火墙”,促进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宣传培训,提高群众防控意识。县上成立了6个重大动物防控工作小组,深入18个镇巡回宣传检查,督促指导。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印发宣传单等形式重点宣传《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等法规,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自我防控意识。并邀请省市畜牧兽医专家对239个村畜牧兽医专干、62户养殖大场大户负责人和技术人员开展了2次动物疫情防控知识专题培训,不断提升防疫工作水平。
二是强化防控工作,确保免疫密度达标。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工作要求,采取“先高山、后低山、先大户、后散养”的顺序开展强制免疫,确保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鸡新城疫的群体强制免疫密度达95%以上,应免畜禽免疫密度达100%,免疫抗体合格率保持在70%以上,标识佩挂率、免疫建档率达100%。目前,累计发放各类疫苗526.4万羽(万头份、万毫升),消毒药品2.3万吨,医用器械2603套。
三是强化疫情监测,积极开展科学防控。充分发挥县镇疫情测报体系和村级疫情监测员作用,设立疫情监测点287个,落实疫情监测员450人,坚持动物疫情24小时值班和零报告、日报告制度,及时掌握防疫进度和疫情动态信息。县畜牧中心对重点大场大户及畜牧集中区的免疫情况进行采血检验,实施抗体水平监测,对抗体水平不达标的,一律要求重新免疫。
四是强化检疫监督,严防疫病传播扩散。建立健全疫病检疫监督工作机制,严把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市场监督三道关口,重点对生猪、畜禽、肉品、畜牧投入品等经营场所的监督检查,严禁无免疫标识的动物上市交易和出入境,严防病死动物及其产品流入市场。在畜禽交易市场、屠宰场、养殖小区、养殖密集区等集中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和消毒灭源行动,指导养殖户进行圈舍、用具及环境卫生消毒,搞好畜禽驱虫及粪便无害化处理,改善卫生条件,改进饲养方式。(杨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