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村里有了红白理事会,办红白喜事都有了规矩,省力、省心又省钱,大伙儿打心眼儿里赞成!”日前,笔者在镇安县米粮镇丰河村采访时村民说起村里的红白理事会,都赞不绝口。
10元一包的香烟、8个菜、4个汤,每桌200元的标准……10月28日,在丰河村移民搬迁点,搬迁户刘文贵没有发一点愁,就为儿子办了一场喜庆的婚宴,欢欢喜喜地将新媳妇娶进了家门。采访得知,原来这是理事会操办的,上几道菜、喝啥酒、抽啥烟、用多少人,这些都由理事会说了算,任何人都不能破规矩。“家家户户都是一个标准,没有了相互攀比,当然就少花不少钱。”刘文贵乐得合不拢嘴,感慨地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过去遇到婚丧嫁娶时,村上一直沿袭祖辈传下来的风俗——大摆宴席,款待亲朋,前前后后五六天。婚宴开支飚着劲儿往上涨,随之而来的便是铺张浪费。办一场白事下来要花费两三万元,而喜事的花费更是得四五万元。“村民跟风摆阔气、讲排场,一场喜事或白事办下来,很多家庭要背上数万元的债务。”村党支部书记王帮玺说,“大操大办害死人,浪费让人看了都心疼。” 丰河村自2012年开始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好多原来居住在高山和半高山的群众经过两年多的建设,120多户群众先后搬迁到人口集中的小集镇里。2014年初,村上为了解决陕南移民搬迁群众过红白喜事的难题,争取资金34万元,在搬迁点附近建起了5间房屋,购置10套座椅,硬化活动场地230平方米,经该村党支部、村委会提议,党员和群众代表同意,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支书担任会长,村主任人副会长,村民推荐了有威望、群众信任、有责任心的老党员担任理事。
谈起理事会成立后发挥的作用,村主任兼理事会会副会长贾帮银告诉我们:“村红白理事会打破了村里的老规矩,婚丧嫁娶均由红白理事会负责管理,全程服务,统一安排,严格控制并明确规定操办范围、置办桌数、礼金数额等项目。全村不论贫穷或富有,无论是娶媳妇、嫁闺女还是生孩子都不准大摆宴席,所有亲朋好友统一用餐、统一标准,并对喝什么档次酒、抽什么档次烟、办多少桌酒席、每桌多少道菜、总费用多少钱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同时,理事会规定,喜事丧事一律提倡勤俭节约。
由于组织得力,为村民节约了大量费用,理事会成了最受村民欢迎的组织,谁家有喜事、丧事,第一个通知的就是理事会,而理事会也保准会把事情办得圆圆满满、妥妥当当,让群众既乐意又不破费。 据统计,丰河村红白理事会成立一年来,为村民操办20多场红白喜事,节省用工600余个,节省开支20多万元。理事会的建立使村民将更多的时间和财力投入到致富奔小康中去。如今的丰河村,呈现出民风淳朴、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