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州区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基层党建难题,创新推行“五抓五强”党建主题活动,全面强基固本、夯实基础,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抓班子强责任。严把推荐、考察、选举“三关”,完成村级“三委会”换届选举工作,选举产生“三委会”负责人824人、委员2812人;选派284名“第一书记”驻村指导工作,出台《管理考核办法》,分批培训“第一书记”全覆盖,印发《工作指南》和《工作日志》350本,落实帮扶项目150多个;夯实领导、干部、党员“三个责任”,建立问题、任务、责任“三个清单”,深化党员“亮徽定责争十星”活动,形成了领导带头、党员示范、干部效仿的抓党建浓厚氛围。
抓培训强素质。开展“书记讲党课”,按照“三个讲清楚”要求,各级党组织书记讲党课175场次;开办“流动课堂”,实行菜单式培训,组建专家教授讲师团送教上门,组织镇、村两级书记到先进村、党建示范点等现场观摩学习,举办“流动课堂”76场次;组织“镇村干部能力培训”“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党员专业技术技能培训”等,区上组织培训6期685人次,镇办轮训村级“三委”负责人824人、委员2812人,建立村级干部后备库780人,全区干部综合素质得到稳步提升。
抓管理强服务。落实基层各级书记、委员、党员党建目标任务,将年度党建任务细化、责任到人,并根据村、社区、机关等党组织不同类型特点,制定考评细则;出台镇办《5+1制度》、村级“五个规范”和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管理办法,机关推行“五项工作”和“五项制度”等规范性要求,建立了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干部信息、党员服务、党员管理“三个台账”,深化民事代办、来访接待、服务事项公示、党员志愿服务、“双包双促”精准扶贫等工作。截至目前,干部为群众代办事项4万多件,接待群众来访3600多人次,调处信访矛盾630多起,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
抓投入强保障。实施镇办有宿办室、职工灶、有浴室、有有线电视、有互联网、有文体场所的“六有”安心工程,全区投入650万元,建成示范型8个、改善型7个、节俭型8个,为镇办干部安心工作创造了条件;实施村级有标准高活动场所、有办公电话、有电脑、有打印机、有投影仪、有电子显示屏、有档案柜、图书室、有文化健身器材、有值班设施的“十有”强基工程,投入310万元为活动场所配置办公设备;提高村级办公经费和村干部报酬,村级办公经费提高到2.5万、党建经费0.8万元,社区工作经费提高到3万、党建经费1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10万元。村支部、村主任分设每年补贴为2.4万元、“一肩挑”3万元,村副职、村文书、村监委会主任年补贴1.6万元。社区书记、主任分设年补贴为3万元、“一肩挑”3.6万元,监委会主任、文书、“两委”副职补贴2.4万元,“两委”委员补贴1.8万元。对离任村干部发放生活补助,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劲头。
抓公开强监督。充分发挥村民监督委员会、村民理财小组和村委会公开监督小组的作用,细化“一会两组”成员职责,修订完善村规民约284个,加强对村级事务的动态监督管理;定期开展村级财务审计、村务公开和村民代表评议会、党员群众听评会等活动,确定每月25日为基层“三务”公开日,今年开展村级财务审计132次、村民代表评议会、党员群众听评会500多场次,推进公开工作常态化;实行班子成员包片、组工干部包镇办巡回督导和周五组工干部“基层工作日”制度。区委常委带队督查党建工作4次,三部门联合督查7次,下发各类督查通报6期,召开全区党建现场观摩推进会4次和集体约谈6次,约谈科级领导18人次,大会检讨6人次,民主管理和监督有效落实,群众信访量明显减少。通过“五抓五强”主题党建活动的开展,为生态、人文、法治商州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