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县湘河镇通过在全镇上下深入开展“创新、创业、创先,争创优秀党组织、争当优秀领导干部、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为主题的“三创三优”活动,鼓励在外务工的党员立志创业,带动群众发展。并建立“创业者”党支部,把支部打造成为回乡农民工创业的服务平台,让回乡党员从“单打独斗”转变成为“抱团发展”,把党支部的组织优势融入到产业优势中,探索出了新时期农村党建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全新模式。
党建引领搭戏台 返乡人员唱主角
今年以来,湘河镇在流动党员返乡比较多的白浪、双庙岭、瓦窑岭、三官庙、地坪、梳洗楼等村,通过单独、联合、挂靠组建等方式,建立了创业者党支部。通过支部把回乡创业党员聚在产业链上,将党员的组织优势融入到产业优势中,促进新时期农村党建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回乡创业人才党支部积极推行“固本强基”战略,搭建起党委政府与回乡创业党员及在外成功人士的交流、服务平台。除参与一般党支部的日常工作外,还担负着与其他支部不同的责任:传达和贯彻镇党委政府的工作目标、思路以及各种招商引资、服务“三农”等政策;与在外创业的湘河籍人才、成功人士加强联系、交流,定期不定期召开思想、工作、业绩、市场形势、经营项目发展前景等交流会;加强与县畜牧局、科技局等部门合作,举办技术培训班,邀请专家为养殖大户进行技术辅导……
在支部的带动下,湘河镇回乡人才纷纷走上创业路。以前在十堰务工的曹家宝,2010年决定回家乡开始养鱼。经过几年的探索,老曹终于掌握了在深山沟里养鱼的技术, 2013年,在村党支部的协助下,老曹发动村里的几个务工大户,采取入股合作的形式,投资100余万元,建起了120亩的鱼塘,投放罗非鱼3万尾,其他草鱼、鲢鱼、青鱼、鲫鱼等鱼种75万尾。他们的成功,带动了周边20多户群众自主地加入养鱼专业合作社,每户年均增收5万元以上,老曹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养鱼专业大户。
撤并镇后,该镇的白浪村由于地缘原因,一下子变得边缘化起来,全镇产业布局的重点也有所转移,在湘河镇回乡创业党支部的积极推动下,该村的养殖大户刘建清、吴平依托该村与河南荆紫关、湖北白浪镇毗邻的优势,创办了新兴养鸡专业合作社,发展社员58个,养殖蛋鸡30万只。随着养殖业的兴起,带动了一大批群众从事产供销,街道上也多了许多外地客商来洽谈生意,白浪街道又恢复了望日的生机与活力。
党员创业做示范 群众致富有奔头
为了充分发挥支部党员的示范引领作用,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回乡创业党支部积极探索农村专合经济,为农户提供技术、资金等多方面的支持,全镇现已在双庙岭、瓦窑岭发展油茶基地1200亩,在三官庙发展高山茶叶基地600亩,在地坪发展生态农业示范园,投放淡水鱼苗75万尾和香菇种植25万袋,在梳洗楼村建成800多亩的黄姜等中药材基地,在白浪等村发展畜牧养殖大户78户,建立养鸡、茶叶等5个专业合作社,带动农户1300户,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收入5200万元,真正做到党员创业做示范,群众学习有榜样。
现任湘河镇地坪村支部书记兼副镇长的赵华锋在2008年的村“两委”换届中,以高票被全村群众公选为村党支部书记。任职后他将自己在外开公司多年积累下来的资金带回家乡创业,协助村民创办茶叶、养殖、运输等产业合作社5个,人均纯收入由4000多元增至9000多元。
“我们镇党委政府以精品乡土人才超市为平台,以回乡创业人才党支部为纽带,通过党支部的感召,大力回引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湘河镇党委书记田忠文介绍说,今年来,镇党委以回乡创业人才党支部为纽带,大力开展“引凤还巢”活动,吸引在外创业有成人士回乡兴业,今年共引进返乡人员14人(其中党员9人),创办领办项目3个,建成农业及特色产业基地3个,带动全镇畜类年出栏4万头、禽类年出栏36.9万只。全镇现发展种养殖大户192户,帮助农户年增收1万元以上。(刘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