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了进一步提高全县教育质量,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柞水创新六项机制,力促教育改革,全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一是建立领导决策机制。下发了《关于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提高教育质量的意见》,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本研修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深化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工作的安排意见》,成立了“课堂教学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在全县各校成立相应的课改组织机构,形成了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县教育行政部门聚力实抓、全县各校校长积极参与的课改工作领导机制,为课改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组织保障。
二是落实分层包抓机制。建立了教育局领导包片、局机关股室包镇、干部职工包校的高效课堂包联制度,逐级逐人夯实课改包抓、指导、推进责任,做到“五必须”,即每周必须汇报工作进展,每月必须深入基层调研指导,每季度必须召开现场诊测会,每半年必须组织一次总结会,每年度必须对包抓工作进行一次表彰奖励,确保课改与其他工作同规划、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同奖惩。
三是建立教研指导机制。每镇确定1名教研员负责指导课改工作,并依托联片教研和大学区机制,在片区和学区内建立片区大教研组,通过常态化教研活动,为课改工作提供教研支撑。县教研室集中人力分别对5所实验校进行指导和培训,深入全县各校对“524模块”高效课堂模式进行专题讲座和辅导54场次。
四是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机制。出台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考核评价办法》,激励学校和教师积极参与教学改革。科教局将学校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情况纳入对学校教学工作的综合考评,增大考评比重,并将考评结果作为校长任期目标、个人年度绩效考核的组成部分和评优树模的主要依据。做到校长不实施课改就问责,教师不实施课改就予以调整。各校也相继出台了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制度和方案,对不进行改革的教师在职称评聘等方面实行一票否决。
五是建立巡查通报机制。坚持“推门听课”制度,分管县长经常深入教学一线听课指导,局机关干部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教研员每月至少有3周时间在基层听课指导,形成了分管县长亲自抓、机关干部主要抓、教研室主力抓、学校校长重点抓上下联动抓教改的良好氛围。同时,科教局班子坚持定期巡查课改工作,对实施课改不力的校长和课改工作不积极的教师及时进行通报。对全年被通报3次以上的校长就地免职,对通报2次以上的教师当年年度考核不能确定为优秀格次,不能评优树模,不能晋职晋级。
六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县政府每年预算100万元做为全县实施高效课堂专项经费,县科教局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课改工作实施较好的学校给予课改经费奖补。同时,要求各级各校也要在年度经费预算中拿出10%以上资金专门用于课堂教学改革,这些举措为推进课改提供了良好的财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