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天寒地冻,沿柳家沟通村公路一路向北进入地处城郊的西苑村,说是城郊,该村离北新街也仅仅只有2公里路程,远眺山上的树木已经是一片片灰蒙蒙的光景,路两旁高大的水杉也随着汽车的疾驰,金黄的落叶纷纷坠落,和着路肩上堆积的叶片如同池塘中的涟漪,一波一波向前翻滚。迎着铺面的凉风,感受着宁静的山野,深吸一口泥土的芬芳,短短几分钟就把你从城市的喧嚣中带入了一个宁静的世外桃源。这,就是西苑村。
“我们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温度18度,是市区人民周末游玩的好去处,前几年还有个体户兴办了农家乐,开业时那也是门庭若市、车水马龙,但毕竟对全村经济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影响不大,全村85%的群众仍然选择外出务工,都是建筑工、收银员、洗碗工、快递员等,在家的基本是老幼妇孺。村上这几年也是千方百计想把外出务工人员动员回来,把他们的技术和资金用在返乡创业,来带领大家挣钱,但到现在也没有找到啥好项目。”西苑村村支书雷小哲忧愁的对我们说,更熬煎的是柳院陕南移民搬迁安置点这108户搬迁户脱离了山林、土地,要兑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承诺,真是个想的啥都疼的问题。
12月2日,城关街道办事处“村淘”工作领导小组进驻西苑村,组织村三委会召开了动员会,系统讲解了“村淘”的概念、目的和意义。领导小组组长刘建华对大家说:“互联网+是国家的大战略,我们的生活已经与互联网、物流网密不可分,区上签订“农村淘宝”框架协议,让我们率先迈进了农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我们村级电商平台、物流网络的建立,不仅能够解决农产品卖难和农资买贵问题,而且能够扩大本地青年就业和吸引外出务工人才回乡创业。尤其对于脱离土地、山林的搬迁群众来说,经过培训,学会不难。”
安置点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楼房矗立在河对岸,过了桥就是一排三间的管理处办公室,很适合“村淘”村站选址要求。“这一片有108套安置房,如果全部入住,常住人口至少能达到近500人,而且群众陆续才领钥匙,明年开春肯定要装修,村站选在这里很方便。”柳录民介绍说,安置点距离北新街只有1公里,水、电、路、网、通信齐全,而且这里是东沟、西沟群众进城的必经之路。
“面对一缺资金、二缺土地的搬迁户,如何解决生计和致富问题是稳的头等大事。”办事处副主任张立说,家庭中年轻人都靠外出务工,表面看是拉动了全村经济收入水平,但从留守儿童老人、空巢家庭的现状来说损失是巨大的,不仅造成了农村社会治安的不稳定因素,而且房屋、土地的撂荒也是巨大的浪费。
“村里的人卖樱桃、核桃都是现钱交易,要让他们从摸不着看不见的网上买卖东西,恐怕他们一时还不懂,也接受不了。”村民雷保民对我们说。
为让村民群众搞懂什么是“村淘”、农村和淘宝是怎么联系上的,办事处大力开展宣传和说教工作,先后悬挂横幅10条,印制传单3000张,租用宣传车1辆,对柳家沟、黄沙沟及城区进行流动宣传。同时,开展“村淘”合伙人招聘工作,力图通过招募村中懂淘宝、会用淘宝、买过淘宝产品的年轻人来宣传农村淘宝的好处,为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后续工作奠定基础。(余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