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山阳县坚持走“建工兴园、转型升级”的强工富县之路,狠抓存量腾空间延链条、增量优结构扩总量,县域工业步入“园区承载、科技引领、项目带动、集群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快车道。工业增速2013、2014年连续两年位居全省前十名,2015年1-11月份工业经济考核全市排名第一。
一是建强园区,提升发展承载力。坚持把工业园区作为产业发展载体、城市拓展功能区、群众创业增收平台,将力量向园区集中、政策向园区倾斜、要素向园区配套,着力打造以县域工业集中区为骨干,必康医药产业园、五洲钒产业园、鹘岭黄金产业园、金川医药产业园、金钱河清洁能源产业园协调发展的“一区五园”集群式工业发展新格局。继县域工业集中区之后,必康医药产业园、五洲钒产业园、金川生物医药产业园先后晋升为省级重点县域工业集中区。“一区五园”累计入园企业达68家,2015年主营收入101.6亿元、增长28.4%,占全县工业经济总量的82.8%。
二是优化结构,增强发展原动力。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着力推进钒、中药材等传统产业纵向延伸、横向配套,加快绿色食品饮品、生物利用等新兴产业扩量提质,建成了钒、黄姜、中药材、绿色食品、肠衣加工“五大循环”产业链,氮化钒、皂素、中药材、肝素钠产能分别达到1.5万吨、1000吨、1.5万吨、3636亿单位,开发生产中成药4类21个品种,工业产业结构呈现出由“一矿独大”到“多树开花”的局面。
三是科技引领,提高发展竞争力。鼓励必康、恒瑞等骨干企业与国家环科院、西北大学等高校院所合作,建立校企院企合作关系,重点围绕“五大循环产业链”延伸抓攻关、抓转化,先后破解黄姜清洁生产工艺世界性难题,研发了逆流超声提取中药材中间体工艺、高纯金属钒制备、综合生物法提取猪肝素等31项重大新工艺新技术,有25项已转化应用,助推了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招商引资,强化发展支撑力。大力开展园区招商、专题招商等活动,先后与湖北汉城集团、德国格福克斯公司等42家大企业、大集团成功签约,促成了必康医药产业园国家级中药材战略储备库、中德产业园汽车液压缸、漫川人家等一批具有引领作用的重大项目落户山阳。
五是搭建平台,加大发展保障力。成立了县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科技统筹中心、电子商务物流中心和创业投资公司,建成中小企业孵化园3.2万平方米和工业展览馆1个,为企业提供科技、融资、中介、生产、生活、宣传“一站式”服务。(张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