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节前后,被誉为“秦岭腹地、终南首邑”的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内,大红的灯笼、喜气的对联以及不时响起的鞭炮声,显示着人们乐享猴年新春的喜悦。值此时节,与其他县城有所不同的是,在古街古巷的人流中,却夹杂着天南海北的口音,拥有许多步履闲适的客人,而这正在成为这个原本较为封闭的山区县的常态。用镇安县金汇源农家乐的负责人汪世娥的话来说,之所以如此热闹,是因为该县全力打造文化旅游“会客厅”,大量游客慕名而来。
近日,镇安全县科级以上干部1000余人共同聆听“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大讲堂”,围绕先进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文旅深度融合深化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内容,探索促进镇安转型发展的突破口。而这样的专题学习也正在成为常态。
镇安地处秦岭南麓,矿产、能源经济发展前景一度被大家看好。然而,新形势下,作为大秦岭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南水北调工程水源涵养区,面对诸多区域发展刚性约束,镇安需要有与森林覆盖率68.9%、林草覆盖率90%等自然优势相适应的绿色发展道路。与此同时,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镇安具有悠久、丰富的文化蕴藏。对此,走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道路日益成为大家的共识。“自然与文化的融合,让镇安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该县老文化工作者邢显博说。
那么,文化与旅游如何深度融合?是两者的简单叠加,还是先寻找最大公约数?镇安给出了通过唐文化“会客厅”树品牌、带动全局发展的融合路径。
镇安县现有两大旅游环线、八大景区、10多个风情小镇和数十个美丽乡村,先后成功创建木王山3A级景区、塔云山4A级景区。“然而,景点分布不均、文化底蕴弱的问题,制约着镇安县旅游业的发展。为了突破这个瓶颈,镇安以唐文化为内涵,在县城打造古兴隆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