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级领导给道德模范颁奖

道德模范合影
激动,眼泪……经久不息的掌声,交织成冬日里最温暖的画面。
12月18日,由中共柞水县委、县政府主办的柞水县第四届道德模范颁奖大会在县影剧院隆重举行。当日,来自全县机关、学校、社区、农村等代表1000余人见证了模范风采,接受了一场精神的洗礼。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柞水县自古就有“孝义之乡”的美誉,青山秀水养育了无数心地善良、乐善好施的优秀儿女,他们的一言一行凝聚了崇德、厚朴、谦和、自强的精神品质。近年来,柞水县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德载商洛山?大美商洛人”主题实践活动,在道德建设上,县上积极实施立德、尚德、遵德、载德、润德、弘德“六德”工程,在社会弘扬积极向上、文明和谐的道德风尚,为柞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县文明委设立了“柞水县道德讲堂总堂”,在各文明单位、相关部门定期开展“道德讲堂活动”,在机关和学校广泛开展唱道德歌曲、讲道德故事、学道德模范活动,大力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着力培育积极向上的道德情操。全县已建立道德讲堂近80多个,各单位开展“道德讲堂”活动近350多期次,深入社区开展“道德讲堂”35多期,受讲人数近万人次。运用电视、报纸、网站、手机报、微信平台等形式大力传播道德模范事迹和精神,开展道德模范基层宣讲、“故事会”等活动,营造了跟着学、照着做的良好氛围,形成了点燃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社会效应。连续组织开展了4届道德模范表彰活动,以“陕西好人”、“道德模范”、“商洛好人”、“最美家庭”、“家风家教故事汇”、“家谱家训”、“最美少年”等评选活动为载体,充分挖掘身边的典型模范,让来自本乡本土、基层一线、身边好人典型逐步树立,叫响了全县“道德模范”“陕西好人”品牌。
截止目前,共推选出各级道德模范82人,评选出柞水好人35人,共5人入选“陕西好人榜”,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2015年1人入选“陕西好人榜”,1人入选“中国好人榜”;“3?21”扑火英雄群体、黄国芳等14人被评为商洛市第四届道德模范;张德凤被评为陕西省第四届道德模范,并获得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今年年初,县委宣传部、县文明办、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联合下发了《关于评选柞水县第四届道德模范的通知》,经各镇各部门层层推荐,共收到43个人选,最终表彰10人。表彰大会分为“助人为乐”、“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4个篇章,每个章节通过播放短片、演奏音乐、致敬词、颁奖等形式,现场诠释了震撼人心的道德之美,生动展示了道德模范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

柞水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谢建民在道德模范大会上致辞
掌声,献给这些不平凡的坚持——
颁奖礼堂大屏幕里播放着张德凤伺候老人的点点滴滴:一个艳阳高照的午后,柞水县下梁镇胜利村一间旧房里,一位中年妇女正弓着腰炒菜,一把一把添柴火。
一个平凡的农家妇女,识字不多,小学都还没毕业,但却深知尊老爱老、孝敬父母的传统美德,在前夫家庭遭遇接连的打击后,毅然挑起了照顾前夫父母的重担。“我得替丈夫、替儿子去尽孝心”,如今张德凤视神经急剧萎缩,双眼视力只有0.1,吃饭夹菜都要别人帮忙,但她依然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地照顾着公婆。在与命运的抗争搏斗中,这名农家妇女用朴实无华的话语和无怨无悔的孝行感动了三里五乡的村民,用爱心和孝行书写着敬老爱亲的人生履历。
“人老了,还能活几年,我得替儿子尽孝,把他们养老送终,对得起良心。”她的故事在秦岭深山群众中广为传颂,十里八乡的年轻媳妇们都在向张德凤学习,孝公公敬婆婆。
在这次领奖前不久,她还获得了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荣誉称号,这是对她最好的鼓励。
把群众当做自己的亲人,被小区居民称为“大家的‘110’”、“小家的‘和事佬’”的小区主任何福春;怀着一颗赤诚之心,被社区群众称为“放心诊所”的“社区好人”方英成;把“宁可赔钱,也不能赔了人品、折了诚信”当做人生信条的嘉讯通讯连锁店总经理兰发彬……
台上,电视短片将模范们感人至深的故事娓娓道来;台下,来自各界的观众代表细细聆听……有人报以雷鸣般的掌声,有人轻轻地抹着泪水,有人投以敬佩的目光。现场,收获满满的感动。

柞水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小宁和道德模范合影
敬意,送给这些默默无闻的坚守——
熊远有,柞水县文广局五华山发射塔值机员,23年来每天往返20多里山路巡线,他用双脚在秦岭五华山踏出了一条山间小道,用行动走出了人生不平凡的大道。
1992年,19岁的熊远有被组织派往五华山发射塔担任值机员,这一干就是23年,当年意气风发的小伙子,如今已步入不惑之年。这23年里,他远离朋友和家人,常年与大山为伴,和机器厮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巡查线路,维护设备,为柞水广播电视做好信号发射工作。发射台条件艰苦,没有水源、交通不便,吃水要去10多里外的沟底,粮菜要去20里外的县城,往往是买一次管半个月。他长年与草木为伴,与蚊虫为伍,寂寞与清苦非常人所能忍受,但他却凭着挚爱坚韧守候至今。23年来,熊远有对工作尽职尽责,但对家人却称不上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甚至没有陪他们吃过一次团圆饭。熊远友凭着对平凡工作的炽热深情,在艰苦岗位上抒写着不平凡的人生履历。
“做好这个工作是我的职责,只要群众能顺利收看电视节目我就心满意足了!”颁奖台上,拿着获奖证书的熊远有幸福的笑了。
“唯愿一人脏累,换取万家洁净”,柞水县城市管理局环卫工人郭怀兵,他十一年如一日坚守座右铭,默默工作在城市环卫第一线,用自己辛勤的汗水换得了这座山城的洁净。
满怀对气象事业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的柞水县气象局副局长程晓丹,曾创地面测报百班无错情37个,先后6次获得中国气象局优秀观测员称号,37次获得陕西省气象局优秀观测员称号,2013年被评为全国“最美气象观测员”。
从警30年的柞水县交通警察大队职工偶伟忠,无论晴天雨雾,白昼黑夜,他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宣传交规、处理事故、巡查车辆岗位一线,用忠诚谱写了一曲敬业赞歌。2015年3月,偶伟忠入围“陕西好人”候选人。
敬业奉献,虔诚勤勉。他们不求索取,尽心竭力,将责任心化作坚守的动力,默默坚守,为柞水社会发展奠定牢固根基,在群山之间铸就人生的高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歌
感动,升华这些无声的大爱——
待到春去秋来,我会化茧成蝶。今年78岁的李德林是妻子的“双脚”,是子女们的表率;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学生们“亲是相守、爱是相伴”的朴素真情;他推着妻子的身影,被群众赞为文明县城里的一道风景。
2008年,李德林的妻子马玉莲突发中风导致半身不遂,失去了自理能力。李德林拒绝了孩子们请护工的请求,告诉妻子:“以后我就是你的双脚,你想去哪里我就推着你去。”八年来,他放弃自己所有兴趣爱好,一心照顾患难妻子,从一个连饭都不会做的大男人变成半个“营养学家”。在他3000多个日夜的照料下,原本被医生宣判不可能再站起来的妻子,而今可以独自拄着拐杖行走了,连省人民医院的主治医生都说这简直是个奇迹。“这些都是我想做的,我愿一直这样陪伴她走下去。”他在用实际行动诠释夫妻相依、白头到老的人生大爱。
“带着爷爷当村官”的柞水县下梁镇四新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邓成波,他的孝心没有豪情满怀,有的是默默付出和长久坚守。自幼父母相继离世,是爷爷将他姐弟三人一手带大。大学毕业后,在原石瓮镇四新村做了一名大学生村官,一边上班一边照顾84岁高龄的爷爷生活起居。邓成波用孝道演绎人生大爱,用不离不弃,一生一世的守侯书写着孝老敬老的人生履历。
乡邻们纷纷称颂点赞她的孝心,被四里八邻喻为“当代黄香”的詹诗青,是柞水县凤凰镇桃园村村民。十三年如一日照顾瘫痪的婆婆,送走病重的公公,与婆婆同吃同住,端屎倒尿,冬天暖席,夏天凉床,洗漱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
善行无疆,一诺千金,恪尽职守,大爱无声……一幕幕温情的画面,一颗颗滚烫的爱心,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道德模范们用自己纯朴的情感、顽强的意志诠释着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感,他们像一面镜子,折射出了人间大爱。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道德模范们感动的不仅是在场的观众,更是凝聚成了一股爱的光束,照亮了社会上的每一个角落。(肖盛誉 董凤英/摄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