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笔者来到柞水县凤凰镇皂河村,沿途看到到处都是大片核桃园,绵延数十公里。农民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有的施肥,有的扩盘,有的涂白,一派热火朝天的劳作热情,让人丝毫感受不到隆冬的寒气。这是柞水县加快核桃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工程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柞水县坚持栽管并重、管字为先,强化科技引领、加大资金投入,规范林园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将核桃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双包双促”精准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相结合,突出抓好规范建园、品种改良、综合管理、企业培育、品牌打造等重点,全面提高核桃产量和品质,实现布局区域化、生产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经营集约化的产业发展格局,有力带动了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规模化种植 标准化科管
核桃在柞水栽培有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由于受传统观念影响,长期以来柞水的核桃生产管理粗放、品种老化、个小皮厚、夹仁多、产量小、优果率低。如何把核桃产业做大做强,使其真正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摇钱树”?柞水县委、县政府抢抓全市打造“中国核桃之都”重大机遇,在深入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将核桃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四大项目之一,因地制宜,科学布局,加快实施良种改造,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全力培育桃壳薄、色泽白、口感香的优良品种,着力提升核桃产业带动力。截至2015年底,全县核桃总面积达到30.2万亩,其中良种建园面积9.7万亩,年产量4618吨,产值10159万元,户均核桃收入3026元,人均核桃收入730元,柞水核桃成功注册为“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
“核桃园必须三分建设七分管,只有走标准化科管之路,才能确保种植的核桃丰产丰收,凤凰镇皂河村荣获‘万亩核桃沟’之美誉,正是得益于标准化科管。”柞水县凤凰镇皂河村扶春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任扶春介绍说。
为了提升核桃科管水平,该村按照“勤锄草、巧施肥、精修剪、细防病、迟收果”的要求,对照县上确定的环节和技术体系,组织农村带头人、大学生毕业,组建了扶春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所有核桃树实施修枝定杆、扩盘施肥、喷药防虫等标准化管理措施,目前,皂河村带动皂河沟流域发展核桃总面积已突破1万亩,其中标准化科管占三分之二以上,带动果农户均每年增收3600元以上。据了解,柞水县坚持“多造血、少输液”的原则,采取集中培训、送教上门、田间演示、实地观摩和手把手操作等多种方式,着力提升核桃种植科管、整形修剪、垦复扩盘、除草施肥、涂白防虫等技术,并大力支持核桃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从而培养了一批“核桃书记”“核桃村长”“核桃合作社”和“核桃专业户”。
示范化引领 全程化问效
柞水县牢固树立“小核桃、大产业、大发展”的理念,坚持以工业化理念抓核桃产业化发展,着力提高核桃产出率和产品附加值。
为确保把核桃产业迅速做大做强做特,柞水县实行县级领导包镇办、镇办干部包村组、村组干部包地块的“三包”责任制,坚持时间、任务、人员“三不变”,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各包抓1个县级核桃建园和核桃科管示范点,镇办书记、镇长各包抓1个科管示范点和1个建园示范点,实行“2+1”(行政领导+技术人员+果农或业主)管理机制,行政领导协调组织动员,技术人员包抓服务指导,果农和专业合作社具体实施,从政策上扶持、资金上倾斜、科技服务上支持,确保建一片、成一片,管一片、成一片,有效地推动了全县优质核桃产业的快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