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李治军)商南县创新实施精细化管理,强化就业扶持服务,确保群众搬迁后住得好有业就,真正“挪穷窝”、奔小康。
启动陕南移民搬迁以来,商南县累计建成集中安置点105个,安置1万户3.4万人。为确保群众搬迁后生活舒适顺心,去年,县上创新实行精细化管理,按“分层推进、全面规范”的思路,分两批次在10个镇办推行精细化管理。投入150多万元对全县10000户已搬迁群众和12308户待搬迁群众,逐一建档立卡,实行全过程、全要素的精细化管理,既管理搬迁项目、资金、对象,同步加强搬迁后的社区管理。上河移民小区是城关街道办最大的移民点,安置群众398户,街道办投资10余万元在小区新建了“凤凰社区”,配建了警务室、医疗室、便民服务中心、档案室、综合办公室等,注册了物业管理公司,配备了警务保安人员、医疗服务人员和保洁员,全面实行人员上岗、制度上墙。
同时,因户施策、保障就业。县上将移民搬迁与就业安置同步规划、同步实施,按照移民围绕园区搬迁、产业围绕移民发展的思路,为搬迁群众就业打好基础,全县105个100户以上的安置点均逐户落实了就业去向,其中86个安置点建在旅游产业园区、农业园区、工业园区、商贸集中区。该县采取产权抵押帮融资、贴息贷款助创业、免费培训增技能、劳务输出帮增收、精准扶贫促致富、入社组团抓产业等方法,一个安置点一个导向、一个移民户一种策略,努力让搬迁群众创收。截至2015年年底,县工业园区吸纳移民4500多人,有1400多户移民在新社区开商铺、开饭店,有近8000名群众通过培训掌握了新技术、提高了收入,有3800户群众通过财政贴息扶持、干部结对帮扶实现了稳步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