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春节期间,王氏家族围绕“创建孝老爱亲和谐家族”的主题,组织了一系列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活动,引导族人村民崇德向善,向家族中的先进模范人物学习,进一步移风易俗过新春,不断提高文明素质,传递社会主义正能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孝老爱亲,崇德向善,构建和谐家族。
孝敬老人、尊重长辈,常思父母养育之恩,常怀对祖国、社会的感恩之心,是王氏家族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生活中王氏家族就涌现出非常多的孝敬老人,互帮互爱的优秀典范。2016年春节期间,王氏家族成立“创建孝老爱亲和谐家庭、传递社会主义正能量”系列活动组委会,通过一系列活动,破除旧风俗,树立新风尚。组委会向孝敬老人的王健、王琳家庭授予“孝老爱亲和谐家庭”牌匾。王琳等在父亲生病期间,不离不弃,尽心竭力的为父治病,端屎倒尿,二十多年如一日,使孝的传统道德得到了发扬光大。向照顾患重病妻子,不离不弃,生死相依的王重德家庭授予牌匾。这些凡人善举,都是身体力行的道德典范,通过喧天的锣鼓、热闹的鞭炮、隆重的仪式授予牌匾,使孝行、亲情、善举,落到了实处,落到了族人、村民的心里。这些行为本就获得了人们的交口称赞,而授予牌匾的仪式,更加深化了人们内心的认同和感悟,深度激发了人们内心重德向善的理念。这些典型人物、事迹都源于村民族人的生活实际,都来自身边。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授匾仪式上族人们都由衷的发出赞叹,掌声此起彼伏,气氛非常热烈。很多村民都深受感动,甚至留下热泪。
移风易俗,开展活动,建设文明新村。
为了倡导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树立理想信念、引人向善,促进交流,丰富村民的春节生活,2016年春节期间王氏家族号召族人不赌博、不打牌、不酗酒,在村里悬挂“弘扬新风尚、传递正能量”、“人品以正直为贵、行善以孝顺为贵”等多条横幅,将“讲文明、树新风”践行到村民的生活点滴中。家族组织了别开生面的故事演讲会、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秧歌社火表演等系列文体活动,给精神文化生活比较贫瘠的农村带来了新的生活方式。
在家族故事演讲会上,有8名代表讲述2015年家族不同的故事,分享不同的人生经历,有的故事催人奋进,有的故事感人至深,开阔了村民的视野,给村民带来了丰富的心灵体验。在宝鸡气象局工作的王仲文向族人们报告了《三角池“大学堂教育文化研究”》获得省社科联省级课题立项研究的喜讯,介绍了研究的开展情况和挖掘传统文化、传承家族精神的深远影响。在县医院工作的江黎霞做了《家庭更应讲“慎独”》的精彩演讲,讲述了兄弟妯娌在婆婆生病住院期间,怎样克服小我小家,克服重重困难,团结一致,精心照料,养老送终的感人故事,使很多听众深受感动,落下热泪。在安徽企业工作的王晓东讲述了去外地打工,怎样找工作、怎样选择老板的亲身感悟,使计划赴外地打工的族人获得直接的生活经验。8个故事演讲,个个精彩,不同的经历让不同的人找到了需要学习借鉴的内容。这样精彩的故事演讲无疑是一堂精彩的课程、一次难得的交流提高,让族人过节的时候学到了很多书本上都无法学到的知识和经验,浓浓的乡情亲情荡漾其中。
在大年初一下午3点,热火朝天的跳绳比赛、拔河比赛,按惯例进行着。跳神比赛选拔出近50名选手,分5组进行,由村民裁判,按照“同户同房份”回避的原则,进行计数裁判,计算1分钟内跳绳次数最多的10人。拔河由专业的体育老师做裁判,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分5个组,每组8人,其余的男女老少都当拉拉队。分组比赛时,大家都憋足着劲,激情四射的参与到拔河活动中,观众近300人,展现出平时农村难得一见的热闹场面。比赛场面热闹非凡,拔河的鼓足全身力气、喊加油的都吼破喉咙,激情、热情、亲情都在这项活动中真切的展示了出来。平时有点磕磕碰碰的,有点鸡毛蒜皮纠纷的族人这一刻都尽释前嫌,全身心地参与,一副团结、和谐、争优的画面展现在人们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