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柞水按照“突出区域特色、壮大传统产业、抓好园区带动、促进农民增收”的农业发展思路,狠抓林果、畜牧、劳务、中药材等传统农业产业和新的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预计5。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3200元。
一是发展一村一品,壮大区域特色经济规模。柞水依托全县三大流域,发展区域特色农业块状经济,初步形成了干佑河流域以农家乐、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为主的旅游服务业集群,社川河流域以特色养殖、劳务输出和矿产品加工为主的特色产业集群,金井河流域以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为主的绿色农产品开发集群三大产业板块,生产专业化、经营规模化的农村经济新格局已初见成效。二是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坚持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加快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实现农产品多层次增值。陕西盘龙制药集团和陕西汇生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获得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申报了柞水亿升核桃、兴垣生态农业、农贸实业等7家公司的市级龙头企业认定。三是发展农业园区建设。汇生源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完成投资项目3545万元,实现产值3107万元;马台金台农业科技示范园完成投资410余万元,实现产值430万元,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农业发展。四是加大劳务输出力度。实施科技入户工程,举办实用技术、全民创业等各类培训180余场次,培训农民1万余人,解决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4。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8亿元。五是抓好特色养殖。畜牧产业围绕“千户百万只土鸡”、“百户十万头生猪”的生产发展目标,重点实施“一村五场八小区”建设,畜牧生产迅速发展,预计牧业产值、收入分别达到1。67亿元、5600万元,实现人均牧业收入410元;六是发展特色农家乐。全县建成6个农家乐旅游接待村,发展农家乐300余户,直接收入达600多万元。七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建成农产品批发零售集贸市场10个、农副产品经营门店100多家、流通中介组织90多个,在西安等大中城市设立专营门店35个、营销专柜20多个,为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