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县区之窗  »  县区动态  »  经济建设

壮大工业增实力

壮大工业增实力

2014-07-10 08:47:08

——洛南县“筑梦华阳·2014”系列报道之工业篇


  商洛日报讯(李 琳 赵晓翔 张春生)放眼盛夏的洛南工业战线,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中金鑫元、炼石、龙海能源科技等企业满负荷生产;华润建材尾矿综合利用、干金矿业综合选厂生产线、秦岭钼业技改等工业类项目紧张施工;陶岭、卫东等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
  今年以来,在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的不利形势下,洛南县超前谋划,科学决策,坚持工业强县战略不动摇,抓生产、抓项目、抓园区,以“成产能、冲总量、提增速、快赶超”为重点,狠抓项目建设,强化政策引领,加快园区发展,加强生产调度,着力推动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截至6月底,全县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58.2亿元,增长40.6%;完成增加值15.6亿元,增长31.5%。今年县上又荣获“全省发展中小企业贡献奖”,该是该县连续第三年获得的这一殊荣。
  狠抓项目建设,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洛南县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业经济的重要支撑,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切实加快工业重点项目建设。县上抽调县级部门200余名干部成立包抓企业工作队,采取现场督促检查、一对一帮扶、协助企业办理手续、协调融资贷款、巡回观摩等有效措施,奋力加快项目建设。县委书记、县长每季度都要深入全县重点项目建设现场进行项目督查,摸排解决具体问题,督促项目建设进度,协调解决具体问题,确保工业经济稳步增长。该县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充分利用节会招商、网络招商、乡友招商、以商招商、小分队叩门招商、驻外机构代理招商等方式,不断加大工业项目招商力度,在十八届西洽会上,该县签约工业项目合同10个,引资30.64亿元。截至6月底,全县31个重点工业项目全部启动,完成投资20.3亿元,占年计划63.9%,其中7个市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2.79亿元,占年计划65.6%;24个县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81亿元,占年计划61%。秦岭公司技改、干金公司综合选厂、恒丰公司硅微粉等6个项目建成投产。
  围绕提档升级,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该县按照“园区化承载,集约化发展”要求,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围绕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筑巢引凤要求,坚持多元筹资,着力加快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优化园区发展环境,加快园区道路、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标准化厂房、亮化绿化美化等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园区承载力和吸引力。同时,不断修订完善工业园区总体规划,积极搞好园区项目建设和土地收储等工作,进一步增强园区的吸引力和集聚力,1至6月园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其中基础配套设施完成投资4600万元,工业园拓展区路网工程已启动,江滨大道西延工程外业设计已完成,产经二路、创业一路正在进行外业线路测量,陶杨川片区河滨南路东段园区道路拓宽工程基础工作已完成,卫东工业集中区入园大道投入使用,目前正在实施道路绿化、亮化工程。今年新入园企业5户,累计达45户,园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2.9亿元,工业增加值12.2亿元,上缴税金5134.8万元。
  加强生产调度,保持工业稳定增长。该县以新型建材、新能源、非金属矿加工为重点,奋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着力打造工业经济新的增长极,加快工业转型升级,保持工业稳定增长,强力推动工业赶超。该县对工业生产工作早动员、早部署、早启动,鼓励县域工业企业实施兼并重组,推行股份制改造,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经营管理体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水平。支持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各项优惠政策,由包抓企业领导干部深入企业开展问需求、解难题、议良策、谋发展、送政策、送技术活动,不断激发非公经济发展活力,上半年该县非公经济呈现迅猛增长势头,中小企业实现总产值82.9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预计完成24.8亿元。不断强化促销措施,着力提高工业产销水平,召开地产工业品促销对接会,制定促销保产稳增长实施方案,出台促销保产稳增长12条政策措施,对扩大支持地产建材产品、LED节能灯具、特色农产品、企业开拓县外市场等制定了促销奖励政策,全县工业品销售形势逐步好转,产销衔接水平明显提高,截至6月底,全县规模以上企业完成销售产值48.8亿元,产销率达87.8%。
  强化服务管理,优化工业发展环境。该县不断加强融资服务,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银企对接会,加强政企联动、密切银企合作,搞活园区创投公司,发挥融资平台作用,着力为企业搞好融资服务,有效缓解企业资金短缺问题。不断优化政务服务,推行“代理帮办制”,积极协助企业办理各类报批备案登记手续,及时协调解决影响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的突出困难和问题,做到一站式办公、全天候响应、保姆式服务。狠抓投资环境整治,大力实施《损害投资发展环境责任追究办法》,不断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加强安全监管,对矿山坑道推行“身份证”管理,对全县1970个各类矿山坑道逐一落实监管责任,实行“户籍式”登记,推行“红黄绿”牌制度管理,有效促进企业抓安全生产的主动性,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和措施,及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确保企业无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 相关阅读
    无相关信息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