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 - 商洛之窗讯(赵有良 王 波)沿着山阳县城西行一公里,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工业集中区呈现在眼前:宽阔的道路,美观的绿化带,标准化的工业厂房,沸腾的建设工地……这是山阳县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建设县域工业集中区、打造产业集聚平台的真实写照。短短4年时间,一片河滩沙地改换了容颜,一艘承载着引领山阳经济发展的新型“工业航母”在此扬帆起程!
高起点规划 绘制宏伟蓝图
2010年2月,山阳县域工业集中区被确定为陕西省重点建设的县域工业集中区,如何建设?怎样发展?山阳县委、县政府集思广益,在充分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了“规划引领、完善设施、提升承载、突出特色、循环发展”的总体思路,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完成了县域工业集中区一期2平方公里的总体规划、详细控制性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实现了“五规合一”。按照“产城一体、产城互动、产城融合”的发展模式,以现代材料、农副产品、生物医药、装备制造四大产业板块为支撑,着力培育百亿产业集群。目前累计入园企业35户,其中丰源钒业科技公司万吨氮化钒、天之润公司万吨中药材中间体提取等21个项目建成投产,奥科粉体公司10万吨纳米新材料产业园、盛合镁业公司水电镁一体化循环产业园等10余个工业项目在建。今年1至9月,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0.4亿元,增加值6.5亿元,完成利税2.67亿元,预计到2015年工业产值将达到40亿元以上。
高标准建设 提升承载能力
山阳县按照“加大投入、适度超前”的思路,采取“政府投、项目补、银行贷、企业垫”等多种方式,累计投入资金7.26亿元,高标准地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建成主、次干道路网5.5公里、连接桥3座,铺设给排水、燃气、通讯管网各2万米,架设供电线路2.2万米,修筑防洪河堤近万米,实现了集中区内水电路视讯和绿化、亮化的全覆盖。一个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区、优势产业的集聚区、招商引资的示范区、城市发展的新兴区正在发展壮大。
高效能管理 助推园区发展
该县采取“政府引导、市场运作、资源共享、面向产业、服务企业”的模式,实行人、财、物与政策向县域工业集中区倾斜,着力建设“三个中心”、搭建“五个平台”,努力创造一流环境,提供一流服务。县上整合资源,建立了中小企业服务中心、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就业与社会保障服务中心,全力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财务审计、法律维权、人员培训、技术创新等“一站式”服务。搭建政策扶持平台,县财政每年设立2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对园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骨干企业培育、人才引进等予以扶持。搭建科技支撑平台。在天之润公司、奥科粉体公司等6家企业设立科技研发中心,从环科院、中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聘请15名专家、院士,担任企业技术顾问,开展校企、院企合作,引进突破了29项关键技术工艺,其中22项技术已成功转化应用生产。搭建生产服务平台。采取政府投资和企业自建相结合的模式建设孵化园工业标准化厂房和物流园,为中小企业提供生产、仓储、配送、检验等服务。搭建生活服务平台。在县域工业集中区建成444套公租房,集中解决了企业外来务工人员住房问题。搭建融资服务平台。成立创业投资公司,县政府出资1000万元风险补偿金设立“助保贷”资金管理中心,组建了德益担保公司和君安、同辉小额贷款公司,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小额信贷支持,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发展融资难问题。
历史已经掀开新的篇章,在山阳县《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实现赶超跨越发展的决定》的指引下,该县上下正在以敢于超越的锐气、增加压力的勇气、负重奋进的志气,一步一个脚印执着地用汗水浇筑起一幅幅宏伟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