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张雄伟) 山阳县今年组织农民工有针对性的开展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截至目前,全县完成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3500人,再就业培训480人,创业培训175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万人,创劳务经济收入2.9亿元。
整合资源抓培训。按照“调整培训内容,改进培训方法,下沉培训重心”的要求,及时整合人社、扶贫、成人教育学校、职业技术学校等单位的培训基地、教学设备和师资力量,实行校校联合、校企联合、优势互补,有针对性地开展人人技能工程、雨露计划、阳光工程等“适销对路”的技能培训,并及时指导各类培训机构科学设置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强化操作训练,确保农民工尽快就业。
完善机制抓培训。建立并完善农民工培训月报制度、通报制度和定点培训机构基础台账制度,实行规范化管理,形成政策引导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政府组织发动与发挥农民积极性相协调、定点机构主导培训与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培训机制。
明确重点抓培训。根据农民工的文化水平、就业愿望、年龄大小、从事工种等实际情况,坚持分类指导、按需施教,合理确定培训专业和培训方向,及时将未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复退军人、返乡农民工、农村富余劳动力等纳入职业技能培训范围,拓宽就业渠道、增加输出数量、扩大输出规模。不断加强旅游、酒店管理等服务业技能培训,帮助他们至少掌握一门专业技能,为其就业提供技术保障。
创新模式抓培训。采取分散培训与集中培训相结合、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方式相结合,对有志回归创业和有一定创业基础的返乡农民工开展创业培训,提升自主创业能力;对年龄偏大、知识水平偏低,不愿再外出打工的农民工开展特色产业技术培训,提高农业生产技能,实现科技种养增收。
强化应用抓培训。抓住全县实施重点项目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机遇,以实用性、及时性、技能性为重点,积极开展岗前培训,使培训更加直接、实用、有效,真正实现培训、转移、就业一体化。同时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企业的联系、沟通,针对企业用工需求,创新培训模式,调整培训方向,丰富培训内容,积极开展订单、定向培训,以需求定培训,以输出带培训,促进农民工稳定就业,实现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