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吴高锁 雷超锋) 十年前,上河村没有人相信,小小的核桃树苗,能够成为他们的“兴业银行”。更没有人相信,一个女支书能够带领群众迈上小康之路。
十年来,凭着一股韧劲,她带领1400多名父老乡亲,建成了商洛市十大核桃产业示范基地,全村人均核桃园1.2亩,年核桃产业收入500多万元。昔日有名的贫困村已成为商州经济强村一张靓丽的“名片”。
她就是被誉为“绿色银行家”的——全国“双学双比”先进个人、陕西拾三八红旗手”、市区人大代表、优秀共产党员、商州区陈塬办事处上河村党支部书记李彩凤。
2000年,当了近30年的村干部李彩凤成了方圆十几里唯一的女支书。由于村上太穷,前几任支书都是没干届满就“撂挑子”了。她接手时,村上不但没有一分集体积累,还欠了一屁股债。为平息堵门风波,她首先把镇上发给自己的三年工资全部拿出来还了部分债务。
上任村支书后,她一直寻思着:必须寻找新的出路。经过几天的调研讨论,她和村干部把目光投向了独具发展潜力的核桃产业上,决定实施“千亩良种核桃示范园”。
购买第一批核桃树苗时,村上没钱,李彩凤就拿出自己家里仅有的9000元存款,垫付核桃种苗预购资金,并购买了100多本核桃栽植书籍,免费发给群众。随即,她选择自家最平整的一块土地,严格按照规范化建园标准,栽上了矮化核桃树苗。
在李彩凤的带领下,群众逐渐改变了传统农业意识,越来越多的群众自愿加入核桃建园的浪潮中。她多次从市、区林业部门请来专家,定期给大家讲课培训,使90%以上的种植户基本掌握核桃科管技术,成为核桃种植的“土专家”。去年年底,全村已发展核桃建园1800亩,当初对发展核桃产业提出反对意见的村民王侃平现已成了当地有名的核桃产业大户和技术骨干。
在核桃园规模不断扩大后,李彩凤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走“支部+协会+基地+农户”的发展路子,发起成立上河村核桃产业协会,组建全区第一个跨行政区域的核桃产业党支部,建立第一个村级气象预报服务点,增强核桃的市场竟争力和抵御风险力。
目前,核桃产业支部有党员128名,涵盖了周边的上河、民主、邵涧、徐沟等8个村,不分行政区域为群众提供种植技术、市场信息和农资采购服务,已成为群众依托核桃产业致富的主心骨。
如今的上河村,处处洋溢着和谐与富足的气息。桃桃种植、劳务输出和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这三大产业,如同三驾马车,拉动着全村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从2000年的560多元增长到2010年的5300多元,十年时间增长了近10倍。
初夏时节,看着挂满枝头的核桃青果,李彩凤脸上露出了笑容。她对记者说,她正在谋划核桃深加工项目,增加核桃的附加值,延长产业链条,打造商洛核桃品牌,让上河村的核桃名扬全国,让上河村的群众生活更加宽裕、更加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