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李治军 郝祥喜) 寨子河村位于商南县赵川镇西南角,“交通基本靠走,通讯基本没有,治安基本靠狗。”是昔日这个村的真实写照。如今路通了,灯亮了,清澈的自来水送到每家每户……这都归功于徐赐宝——一个被村民称为“郭秀明”式的村支书。17年来,他带领干部群众修路,拉电,接水,建学校,创业致富,村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寨子河村属于高寒边远贫困村,与湖北省郧西县接壤。全村4个组190户670人稀稀落落的分布在九条沟十道梁上。“要想富,先修路。”徐赐宝带领群众勘测路线,争取资金,穿河谷、凿悬崖,历时两年修通了赵川镇通往该村长达20公里的简易公路。但罗家山8公里的悬崖峭壁依然将寨子河与外界隔绝。他不甘心,1999年个人贷款出资2万元,组织投入劳力1.6万个,终于修通了罗家山路。然而刚刚修好的公路几乎全部被一场洪水冲毁。面对水毁,他没有灰心,重新选线将路基改到高高的山腰上。争取扶贫资金4万元,动员群众集资1万余元,用自家住房抵押贷款8万元补足缺口资金,在悬崖峭壁上修路。为保证质量,他每天5点钟步行赶往施工路段实施监管。他说:“这条路是我们村600多号人的命根子,是我们的希望,我就是不睡也要把好质量关。”
“有路没电,活路一半。”过去没有电,到了夏收时节,每家都要请上十几个壮劳力跑几十里借一台柴油机打麦,来回要走两天。打麦用的柴油也要由人力走四五十里挑回,经常是柴油挑到家了,麦子却长了芽。他先是带领群众从湖北郧西县拉通了网电,190户村民用上了电。为降低费用,后来又拉通了陕西网电。2004年,他抓住高寒边远贫困村扶贫开发机遇,架设高压线路2公里,增设一台变压器,整改电网26公里,彻底解决了用电难题。电通后,电视、电话、电冰箱、洗衣机都有了,村民的生活状况空前改善。
“让群众吃上干净水。”是徐赐宝心头的又一大事。寨子河村地势高,坡面陡,地表水悄无声息的溜走了。村民们打深井取地下水,往往徒劳无功。修水窖储存雨水,水质发臭,无法饮用。各家的主要劳力每天跑十几里运水。就在村民一筹莫展之时,徐赐宝成功争取到自来水项目,把1.1万多米的自来水管道铺到140多户村民家。
村里小学校舍年久失修,成了危房。他多方奔走,筹措资金,动员村民出工出料,搬砖运石,建起了16间宽敞明亮的砖木结构校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