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吕丽霞) 丹凤县巩家湾村党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昔日的穷乡僻壤,如今变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巩家湾村是烈士巩德芳的故乡。如今,在烈士当年战斗过的地方,有一群共产党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烈士故乡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巩家湾村位于312国道沿线,交通便利,一下车便看到一派现代农村的新气象。那整齐的田地,鳞次栉比的楼房,村后的山坡上布满了整齐的梯田,还有那满山遍野的良种核桃园生长得蓬勃茂盛,仿佛预示着丰收的好年景。见到记者前来采访,支书贾马存高兴得不得了。他带我们看了村里正在建设的温室鸡棚。这是丹凤县政府帮助投资150万元建设的一个现代化养殖企业,预计鸡存栏可达8万只,计划一个月建成。目前他们正一方面搞建设,一方面联系鸡苗,过不了多久就可以投入运营了。到那时,不仅能为村里带来丰厚的收入,还可以解决几十个当地群众的就业问题。
贾马存介绍,村里的群众主要靠出门打工赚钱,村支部班子就考虑,靠出门打工毕竟不是长久之计,年龄大了没劳力的还是要回到村中生活,于是村上决定引进些产业,让群众不出门也能挣到钱。于是他们就结合本村实际,跑县上相关部门,到其他村学习,经过多方联系,帮群众调回来核桃树苗,鼓励群众发展核桃产业,帮助群众跑贷款,发展养殖产业,如今又为村上引回了大型的现代化养殖企业,今后他们还有更进一步的发展计划,带领群众建设美丽的、富有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村支部的一系列措施,给群众的生活带来了极大变化,村里基础设施大为改善,村容村貌整洁。村民收入大幅度提高,大部分群众家里都盖起了新楼房,房子装修一新,用上了现代化家电和高档的家具。生活条件的改善,使群众的致富信心更足。
贾马存说,巩德芳是当年陕南游击队主要领导人,在中原突围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民族解放壮烈牺牲。作为烈士的故乡的子孙后代,作为一名党员,我们更应该时刻牢记和学习烈士的革命精神,继承先烈的遗志,为村里的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
如今的巩家湾村已经形成了以劳务输出、生态养殖、良种核桃等产业为主的产业发展格局,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也增加到了去年的4600元。如今,规划中的商丹循环工业园区也已经延伸到了巩家湾,陕西尧柏龙桥水泥有限公司也在巩家湾动工建设分厂。展望着美好的未来,村支部一班子人更加充满信心。今后他们还要继续扩大核桃种植规模,同时发展大棚菜、中药材等产业,增加群众收入,让群众过上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