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张庆军) 镇安县茅坪回族镇五福村用种植的甘蔗酿酒,用酒糟喂牛,用牛粪种植双孢菇,用清圈的废水养鱼,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变废为宝,使小循环变成大产业。预计到今年底,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将突破5000元大关,成为该县现代农业低碳经济产业化发展的排头兵。
五福村位于茅坪回族镇西南部的一个边远小村落,全村260余户人家散居在东河沿岸的沟沟岔岔里。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闭塞,到2008年底该村人均纯收入不到1500元,是全县典型的贫困村。如何改变落后面貌,村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利用当地群众普种甘蔗的传统习惯,经过反复思考和充分论证,决定在本村外出务工成功人士当中筹措资金,采取入股分红的办法,2009年投资180万元,引进陕西西凤酒厂的设备和酿酒技术,建起了五福村股份制甘蔗酒厂。并成立甘蔗种植专业合作社,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组织187户群众规范化栽种甘蔗500亩,当年产甘蔗酒250吨,实现经济收入300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随着酒厂规模扩大,几百万斤酒糟弃渣污染又成了新问题,村支部书记刘仁信几次背着酒糟弃渣到杨凌农科城找科研院所化验,请专家教授指点迷津。通过化验得知酒糟弃渣所含营养丰富,很适合养牛,他兴奋不已,找来股东商量,去年再投资270万元,建起了肉牛育肥场一个,香菇大棚6个,鱼塘7个。从山东等地购进西门塔尔、利木赞肉牛100余头;聘请三原县技术人员,指导利用牛粪种植双孢菇,再用出菇后的废弃物做肥料还田。同时,还用平时清洗圈舍的废水养鱼,鱼塘上层水养草鱼、中层水养鲢鱼,下层水养鲤鱼,通过立体养鱼和微生物降解,从而避免了对本村及下流河水的污染。目前,该村以酒厂为“龙头”,通过循环综合利用,不断延长产业链条,带动本村和周边四个乡镇200多农户种植甘蔗1200亩。预计到今年底,该村循环经济四项收入就可达到580万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150多人,全村人均纯收入有望突破5000元大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