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骆昭君) 创建美丽乡村不仅是各乡村追求的目标,也是该县的向往和认知。近年来,柞水县认真贯彻省、市精神,把城乡统筹、破解“三农”问题放在了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了改善各村村容村貌,打造新时代农村新形象,该县积极在全县掀起创建美丽乡村的热潮。
美丽乡村呈现的不仅是一种面貌的改善,更是一种文化力量的聚合,一种文化品味的彰显。柞水县以这项活动开展为契机,引领各村的乡风文明创建。
——让乡风文明主导新农村。一直以来,大部分人都认为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富裕是一个乡村发展文明的表现,于是在实际工作中,重经济轻文化,重硬件轻软件。针对这种现象,柞水县紧紧抓住二十字方针要求,将乡风文明提到一个重要高度给予关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推进各村乡风文明建设,让乡风文明站位于新农村并借势推进,加大新农村软环境建设力度,加强对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文明程度的培训,高调唱响新农村。
2011年以来,在便民设施上,该县整合资金,巩固提高了红岩寺镇本地湾村等7个新农村的村委会建设,健全配套了相应的服务设施。农民建身工程已列入新农村建设规划,目前正在积极组织实施;文化设施上,该县为7个新农村配备书柜15个、光碟120盘、报架9个、图书1.6万余册,农家书屋在新农村实现了全覆盖,在各村安装“村村通”卫星设施,丰富农民精神生活;在民生设施上,健全了各村卫生室建设,配备卫生员,银碗村、中坪村敬老院已经建成,其它各村正在组织实施,从而解决部门村民养老难题。
——让城市文化导入新农村。城乡统筹、以城带乡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该县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一直坚持这个理念。通过县城的发展带动各村面貌的改善。鼓励、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市就业,为农民市民化创造条件,为农民回乡创业和吸收城市先进文化搭建桥梁。加快发展要素、文化资源向农村流动,把城市文明导入农村,促进农村的文化发展和文明程度提升,引导社会关注支持新农村建设、共建共享新农村成果。
——让美丽乡村演绎新农村。“生产美、生活美、环境美、人文美”,是新时期美丽乡村的标准。该县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改善村庄环境,清洁村庄卫生打造新时期新农村。先后组织群众清理农村废厕所、灶房、材房、墙体、圈舍等影响村容整洁所涉及300余户500余处,积极实施道路硬化和环境美化工程,民居涂白153户423间,院落硬化130户7720㎡,入户路硬化50条,改厕改圈89户,花坛修建43户。5个公厕和3处垃圾小型填埋场正在设计,力争打造村容整洁、环境宜人的美丽新农村。
乡风文明犹如一个支点,撬动着越来越多的新农村向着富裕文明的方向迈进。柞水县在以后的工作中,将紧紧围绕这个支点,立足实际,创新工作,争取新农村工作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