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声,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荆河生态工业园区近日正式开工,此举助推该区区域核心竞争力再升一级。近年来,商州区整合“生态、绿色、循环”优势,凝聚“创新、融合、持续”之力,区域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举生态“旗”。高举生态旗帜,发挥大秦岭青山绿水、环境俊美的生态优势,是商州发展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做强生态农业,发挥当前优质核桃、冷水鱼及优良生猪、设施蔬菜和脱毒马铃薯等特色产业规模优势,提升农业竞争能力;做强生态工业,抢抓国家关天经济区和省级商丹循环工业园区两大发展机遇,做好水气污染检测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运用科学方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延长产业链条,提升工业竞争能力;做强生态服务业,以生态旅游为主,发挥境内龟山、金凤山、江山等自然景观,秦王山、黑山等森林景观及韩愈祠、巴人洞群等历史人文景观的资源优势,积极开发、精心打造生态旅游新商州,提升服务业竞争能力。
打绿色“牌”。当下,“食天然、吃绿色,品有机、无公害”已成为人们生活消费的基本选择。“调结构、促升级、重检测、创绿色”已成为该区打造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该区充分发挥“一村一品”、“一地一业”的布局优势,积极创建无公害、绿色产品基地。加大黑龙口豆腐干、孝义柿饼、北宽坪食用菌、沙河子手工挂面等传统绿色产品营销;加大丹江源、冯湘蛋、秦岭薯等绿色品牌推广,积极推进脱毒马铃薯,有机蔬菜、天然食用菌种植、生态养殖等绿色产业发展;采用基地带龙头、龙头带农户的发展模式,强力推进产业升级;不断培育壮大绿色、有机食品龙头企业,积极为企业申办绿色、有机食品标识,助推产品档次提升,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提升绿色品牌竞争能力。
走循环“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特征的循环经济增长模式已成为商州经济发展的基本选择。该区结合区情实际,依托商丹循环工业区产业布局,规划重点向太阳能光伏、盐化工与水泥、氟化工、钒材料及新能源、锌及锌合金材料、钼钛材料及其金属制品、镁材料及汽车零部件、孔网管材等十大循环产业领域倾斜;狠抓氟硅产业园、东梓万吨硫酸锌、耐磨材料、丹东塑钢管材、今汇硫铁矿采选和免烧砖等循环项目建设;注重园区聚集优势整合,加大企业下游产品相互利用、开发力度,促进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构筑现代工业化产业集群,增强商州循环型工业核心竞争力。
行创新“法”。创新已成为实现经济转型、跨越发展的有力支撑,也是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市区通过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积极引进比亚迪、延长集团等对提升产业竞争力有促进作用的高端人才、创业团队和创新成果,将引进人才与助推产业发展相结合,强化人才培养,创新人才高地;不断创新融资支撑体系建设,加强金融支持服务,建立起财政引导、金融支持、质押融资等多元化、多渠道创新投入体系;大力开展贷款担保服务,建立创新型企业的信用评级和技术评级制度,拓展融资渠道和领域,破解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难题,增强区域创新能力。
用融合“论”。融合就是协作,是发挥群体竞争优势的基本方法论。以生态带绿色、以绿色带循环、以循环求创新、为创新求融合、用融合创效益。区上通过规划商山物流、中小企业创业园、荆河生态工业园等功能园区,充分发挥园区融合效应,多方位、多层次、多领域提升产业聚集合力,融合产品相近、资源关联、产业相近的企业和项目,不断提升行业核心竞争力。
树持续“观”。该区把可持续发展观念放在竞争力提升的核心位置。核心竞争力不同于一般竞争力,虽然有持续性、相对稳定性等特点,但其本质仍然是创新发展、可持续发展。区域核心竞争力既不能复制也不能模仿,积极促进区域核心竞争力的可持续培育,不断探索更为科学的思想观念、文化氛围和精神面貌的创新,才能在市场浪潮中勇站潮头;只有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学会运用动态的观点来看待问题,摆脱传统的束缚,才能永赶时代的潮流,才能不断开拓新产品、开创新市场、找到新的收益增长点,实现可持续的收益和可永续的发展,持续提升核心竞争力。(赵永利)(人民网-陕西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