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南地税大力开展专业化管理试点,通过机构职能整合转换,优化管理层级,实现机构运作扁平化;通过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税源管理效能的最大化。截至12月5日,该局累计入库税收收入10020万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同比增长26.7%,增收2110.9万元。
属地管理向分类管理的转变,实现组织机构专业化。打破税务所属地管理和税收管理员划片管理模式,将税源按行业进行分类,将税务所职能转换为房地产及建筑业税收、矿山企业税收、服务娱乐业税收、一般企业税收、车辆和个体工商户税收5个专业化管理机构,实现机构职能的专业化。
管户制向管事制转变,管户和管事相结合,实现税源管理方式专业化。对重点税源建立以管户为主、管事为辅的管理模式,实现县局、税务所长、管理员“三级管理”,对一般税源建立以管事为主、管户为辅的管理模式,将管理员岗位划分为税源管理和纳税评估两大类,税源管理岗负责户籍管理与税务认定,纳税评估岗负责涉税信息分析比对评估约谈,按事设岗、分责到人,建立起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流程控制、分工协作的税源管理新机制。
单兵作战向团队作战转变,实现团队协作专业化。设立专业纳税评估机构,对重点税源实施评估和监控,对评估监控发现的重大疑点和问题,直接开展评估约谈和实地调查核实处理。将一般税源管理职责在税源管理岗和纳税评估岗位之间进行合理划分,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管理体系。对重大涉税风险事项,县局抽调精兵强将组建临时性专业化评估团队,集中应对,凝成税源专业化管理的合力。
税收监控向税收风险管理转变,实现信息管税专业化。根据风险不同将企业设置4类风险等级,实施分级风险管理。通过不同的风险应对,降低纳税人涉税风险,提高管理绩效;内控执法风险。按照行业管理特点,梳理划分涉税风险控制管理环节,逐环节明确风险提示和风险防范内容,提出行业税收管理的风险点以及防范对策和建议,实行跟踪监督,及时发现问题,降低执法风险。
拓展办税服务厅职能,实现由单一办税职能向综合服务职能的转变。将全县办税服务厅合并设立一个城区办税服务厅,实行“一厅式”和“一窗式”办公,让所有办税事项实行窗口受理、内部流转、限时办结、窗口出件,实现了税务登记同城通发、纳税申报同城通报、税款征收同城通缴、定额发票同城通售、普通发票同城通开的目标,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效能。同时,在重点乡镇推行巡回服务和定时服务,最大程度上方便纳税人办税。(胡亚斌 党瑞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