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惠雷刚)丹凤县今年采取“政府多方统筹、部门项目捆绑、受益群众自筹”的办法,将筹集资金1.5亿元,全力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发展产业促增收。县上以促进农民增收和改善设施为目标,扶持发展产业大户,在月日镇北炉村等12个村发展千头猪场6个、200头猪场17个;在北赵川镇梨园村等11个村发展肉鸡大鹏41个,年饲养量达246万只;在庾岭镇街坊村、资峪镇白衣寺村发展设施蔬菜220亩;在武关镇段湾等24各村发展良种核桃园11103亩;在铁峪铺镇花魁村等6个村新发展农家乐示范户33户;硬化通组道路210条237.26公里;建设截水坝32处242米、蓄水池34座539立方米;实施危房改造549户,建设移民集中安置点6处,改善223户1069人的生存条件。
筹集资金解瓶颈。由县财政局牵头筹集1260万元,发改、国土、交通、农业、财政等14个包扶部门筹集890万元,整合“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人畜饮水、沼气、学校危改、示范村移民等涉农项目资金3600万元,产业信贷资金4000万元,受益群众自筹5250万元,全县共计筹集资金1.5亿元,使每个村用于新农村建设资金达到500万元以上。
高点起步抓质量。县上要求将质量管理贯穿在新农村项目建设始终,做到前期按规定设计、中期按规范施工、建成按标准验收。产业发展依靠科技建设现代农业,争创绿色品牌;基础设施建设科学设计,规范施工,严防“豆腐渣”工程,着力建设“田园式村庄”和“生态式家园”。
完善制度促运作。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领导小组将按季度召开会议总结阶段工作、通报工作进度、解决存在问题。积极探索筹资办法、后续管理办法,完善村民议事、村务公开、项目管理、物资及财务管理、建成项目后续管理、环境卫生管理等各项规章制度,努力使示范村建设迈上决策科学化、工程程序化、考核标准化、管理制度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