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凤县第十七次人代会提出,未来五年,将以"加强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确实提升全县群众的幸福指数。2012年,丹凤县提出的"十大民生工程",全县共计划投资13.6亿元实施191个民生工程项目建设,让全县广大群总享受到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一是实施促进就业工程,以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提高就业创业培训质量、大力推进创业工作等为重点,针对农民工、就业困难群众和高校毕业生三类重点人群,积极实施"促进就业工程",努力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服务。二是实施收入倍增工程,突出农民、企业一线职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四个群体,拓宽就业、创业、投资、社保、帮扶五大增收渠道,力争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到2012年末达到5204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达到20760万元。三是实施教育提升工程,加强中西部农村校舍改造建设和教师周转房建设建设,全面启动学前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积极实施"两免一补"、寄宿学生生活补助、贫困家庭子女救助工程。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双高双普"县创建目标。四是实施卫生健康工程,积极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重大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和医疗救治能力,抓好农村育龄妇女、留守儿童、高龄老人健康普查和义诊,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五是实施全民社保工程,加强农村五保供养机构建设和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扩大城镇职工养老、住房、事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衔接、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六实施住房保障工程,突出抓好廉租房、公共租赁房、国有工矿林区棚户区改造、农村危房改造和农民安居工程为重点的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推进陕南大移民建设,力争实现对低保家庭住房困难户应保尽保,并将住房保障范围扩大到全县低收入家庭。七是实施文化惠民工程,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努力实现镇镇有文艺剧目、村村有农家书屋、组组有健身设施,引领干部群众崇尚健康、崇尚文明。实施讯视覆盖工程,加快通讯站点扩面建设,力争实现村村都有通讯信号、人人都可以收听无线广播目标。八是实施消除贫困工程,以秦巴山区移民易地扶贫移民为重点,进一步全面扩展以工代赈项目。九是实施改善环境工程,着力加强农民最急需的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综合治理县域重点河流,进一步发挥群众的积极能动性,切实使村级"一事一议"在新农弄建设中发挥自身作用,试行乡镇超市项目,以带动后期部分乡镇企业的孕育和发展。十是实施生产服务工程,对全县16个镇102个村实施农网改造项目,加强农村沼气建设、荒山荒地造林、退耕还林还草绿化政策,奋力把丹凤打造成绿色农业的示范基地和秦岭最佳旅游目的地,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富裕宜居和谐新丹凤。(卢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