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罗红柱到西安一食府打工,看到城里一些人糟蹋饭菜严重,就产生了用粮食研制一种书法艺术字的想法,用于教化人们珍惜粮食。2000年罗红柱发明的粮食艺术字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引起了国家文化部的高度重视。时任文化部长的孙家正对粮食艺术字的艺术价值与社会意义给予极高评价。2000年8月5日、8月10日、8月12日《中国文化报》分三次头版头条,就孙部长对粮食艺术字的批示进行了深度报道。同时《国土资源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也作了详细报道。
2002年春天,日本商人村田一夫来西安旅游,无意间发现了粮食艺术字,便邀请罗红柱到日本开发,表示要买断粮食艺术字的发明专利权,令他没有想到的是罗红柱却拒绝了。谁又能想到这位其貌不扬、衣装简朴的农民,想的却是要用粮食艺术字来教化国人,以此为更多的农民工谋利。
从2000年到2008年,罗红柱先后用他的这一技术,在全国各地无偿扶持下岗工人、落榜青年数百人,使他们以此为业走上致富之路。同时,也把粮食艺术字这项工艺传播到全国各地。罗红柱扶贫帮困的事迹先后被《北京青年报》、《北京日报》、《农业科技报》、《陕西日报》、《华商报》、《钱塘日报》、《重庆商报》等40多家媒体报道。
痴心钻研“量德仪”
“老人栽倒没人敢拉,车子撞人继续碾压,社会道德遭受践踏。这些阴影像一头固执的蛮牛,一下子将我的发明改变了方向。如果能发明一种仪器,帮助人类改善道德失范的尴尬,那该多好。”从此,忧心忡忡的罗红柱开始了布道般的发明生涯。
上世纪90年代,罗红柱看到打麻将之风盛行,为了改变麻将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消极危害,他通过一段时间的反复研制,成功发明了新型系列“道德麻将”。这种麻将不含赌性色彩,游戏规则施行的是道德奖励机制,使人们在娱乐的同时,能潜移默化地受到这样的道德教化:作为一个社会人,即使你钱、权、智皆有,但如若你没(不)“道德”牌,没(不)“守法”牌,也没(不)“孝顺”牌,从和谐社会的层面讲,你就不会赢,你的人生也肯定不会成功。
新型系列“道德麻将”研制成功后,罗红柱便带着它,携家人及亲友足迹遍及几十个县(市),一边打工,一边向人们宣传推广。多年来,罗红柱通过“道德麻将”这种大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把讲道德、守法纪、孝顺老人的意识巧妙地播种在人们的心田。
在罗红柱钻研的这些项目中,有一项研究时间最长,投入的精力、财力最多,也令人觉得最不可思议,它就是倍受外界关注的“量德仪”。他设想着要发明一种能直接测量人道德好坏的仪器。尽管目前尚无质的突破,但他认为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已经为发明这种仪器提供了强大的科技支撑。他将自己多年来的设想、设计、勾勒的量德仪,撰写成《道德宣言》,详细阐述了未来社会道德发展的必经之路。这一大胆的尝试被《农业科技报》及数家网站披露后,当即引起国内外权威人士的关注。国外一未来研究公司称:罗红柱是最早涉及道德建设科技化的第一人,他将人类下一个世纪的研究课题提前了一百年。
终极目标做好人
罗红柱不但研制像“爱国球”“道德麻将”“量德仪”这种为道德建设服务的科技项目,而且也是一个道德模范的践行者,他说自己的人生目标就是做一个好人。
26年前,25岁的罗红柱曾把价值5万多元的新房无偿送给自己的弟弟,从而帮助弟弟完成了婚事,被当地人传为美谈。
有一年,罗红柱翻新房屋,邻居宋福娥在前来帮忙的路上栽成骨折。罗红柱二话没说,拦车带宋福娥到洛南县医院住院治疗。半年后二次住院取钢板,他又专程从西安赶回。两次住院花费1万多元,罗红柱全部承担,没让宋福娥花一分钱。2009年,罗坡村杨甲治老人患病,到外地看怕花费多。罗红柱知道后,亲自带杨甲治到商洛市中心医院检查,后又带着两次上西安,到西京医院、人民医院检查、治疗。期间,罗红柱还陪杨甲治到大雁塔、钟楼游玩。老人病重临终时,将女儿们叫到床前,反复叮咛:“罗红柱是好人!不要忘了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