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彭家让)本报3月20日和26日对丹凤县庾岭镇村民郝秀英(已过世)上世纪50年代赠送志愿军战士董同太荷包一事进行报道后,董同太老人一直牵挂着郝秀英一家的情况。4月8日,董同太老人在其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丹凤“探亲”。
“到了到了,终于到了。这段时间我做梦都想着能早点来看看,今天这个愿望终于实现了。”面对前来迎接他的有关人员,董同太老人激动地说。
董同太老人要寻找荷包缝制人郝秀英的心愿由来已久,前些年因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一直未能如愿。不久前,董同太老人联系到了河南《许昌晨报》的记者,希望能帮其找到荷包的绣制人。经过《许昌晨报》和本报的连续报道,丹凤县太白村村委会负责人以及庾岭镇法庭负责人多方调查后,终于寻访到了郝秀英的后人。
4月8日中午,在当地有关人员的陪同下,董同太老人及家人下了火车后,坐上了赶往丹凤县庾岭镇的汽车。车辆行驶了近两个小时的山路后,董同太老人来到了郝秀英次子周学银的家中。周学银的妻子梁小芹、哥哥周学升等十多名家人都在家里等着。董同太老人同郝秀英后人一个一个拥抱,邻居乡亲也都闻讯前来“凑个热闹”,来了一拨又一拨,使董同太老人与女儿由衷地感到来自大山深处当地农民的浓浓热情。
吃饭时,双方有叙不完的情、谈不完的话,董同太老人的女儿称这次丹凤没有白来,郝秀英后人也盛情邀请董家能常来看看,把这里当成自己的家。
长盼晚归舟,青山夕阳红。董同太老人虽然只在庾岭镇待了一天,但归家时心里却是满满的,有祝福、期盼,有心愿了却后的激动,还有当地人对他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