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记者 贾书章)四月的武关,万木吐绿,百花盛开,到处都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4月19日,记者到丹凤县武关镇毛坪村采访。在一个小岔沟里,记者看到,从沟底到山顶满山坡都是一行行、一片片的茶树,墨绿色的茶树叶,油亮亮的,在阳光下更加显得青翠欲滴。特别是那些茶树枝条尖上新生长的嫩叶绿得能掐出油来。村里人正在忙着采摘茶叶,一打听,正是记者要采访的种茶大户张明根夫妇。
张明根停止了采茶,他用他那满是膙子的大手指着满坡满岭的茶园说:“我这茶园有15亩,清明前每天要雇请30多人来采茶,现在茶叶价低啦,一斤鲜茶叶才9元钱,雇不起人啦,我们两口子一天忙下来也就采十八九斤茶叶。采茶虽说不是很辛苦,但却是个磨性子的活儿,急不得的。咱虽说每天在土里滚土里爬,可不用出门打工也能挣几万元。”
与张明根的茶园隔着一道梁,就是他大哥张明林的茶园。张明林听说镇上今年要在村里扩大茶园面积,说把自己的茶园发展到了30多亩。
毛坪村现有人口938人,退耕还林后仅有耕地770亩,人多地少的矛盾较为突出。过去,村里仅有食用菌和油桐两个产业。1996年,原村支书金少凤看到邻村的商南县试马镇琵琶村种植茶叶效益很好,就大胆引进商南白茶种籽在自家承包的半亩地里种植,并获得了成功,年收入2000多元,他觉得很划算。毛坪村反沟组胡祥武、胡祥胜发展茶园20亩左右。在省劳模、省人大代表、该村原老支书杨松梅和村支书刘朝军的带动下,毛坪村茶叶产业很快发展到2100多亩。2009年,该村毛垴组张占民投资10多万元在自家家里建起茶叶加工厂,并注册了“茅峰茶”商标,既增加了收入,又方便了群众。2010年,毛坪村金启民建起了茶叶加工厂,年收入4.5万元。
2012年3月,武关镇党委政府通过调查摸底,计划在毛坪村新建1000亩茶园。镇上出资2.2万元,从商南县茶叶公司购进商南白茶种子5000公斤,免费发放给群众户,并为群众提供种茶技术,从整地到建园科管提供一条龙服务。茶叶大户张明林、张明根、胡祥武、胡祥胜等每户新增加面积3-4亩,已完成了千亩茶园建园任务。毛坪村村党支部书记刘朝军说:“茶叶从种植到茶叶盛产期需要四五年时间,种1亩茶年收入约2000元左右,而种1亩地1年最多收入600元左右,在咱这山里头种茶还是比种粮食划算!”现在,毛坪村90%的户都有茶园,仅茶叶一项年可为群众增加收入40多万元,已成为毛坪村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