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赵永利) 近日,商州区财政局作为市纪委廉政风险防控观摩示范点,接受了全市纪检系统的检阅和学习。他们通过织就廉政风险防控网,为规范财政权力运行、完善内部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作了大胆有益的探索。
今年以来,该局作为商州区纪委确定的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工作试点单位,从规范财政资金的分配、拨付、使用、问效抓起,进行财政权力“搜索”和廉政风险点“查找”。结合不同的岗位、不同的特点,按照“风险定到岗、制度建到岗、责任落到岗”的工作思路,进行监督定位,制订整改措施,做到财政业务运行责任明确、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风险可控,极大地促进了财政事业的健康发展。
找准风险点。将局班子成员和涉及权、钱、人、物等重点业务岗位确定为风险发生的关键环节,通过“征求意见、自评上报、领导审定”的方式,确定查找风险人员名单;采取“自己查、相互找、部门议、领导点、群众评”等形式,让全员参与查找潜在风险点;从思想道德、岗位职责、制度机制三大方面出发,查找出30余项关键风险点,并对各层次、各级别风险点进行公示上墙,让权力“晒”太阳,让干部“亮”身份、让群众“晓”规则。
织就防控网。通过对梳理出的廉政风险点进行研究分析,把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完善和落实内部监督机制作为财政廉政风险防范的关键。制订出《商州区财政局廉政风险防范制度》,结合内部业务岗位和工作特点,按照岗位工作责任制的要求,将廉洁从政要求、工作风险警示、过错责任追究等落实到岗位、落实到干部,从个人到股室、从股室到机关,形成多方制约一方、多人监督一人的风险防控体系,构筑起了阻断岗位廉政风险演变成违纪违法事实的防护网。
切断腐败源。通过对实际工作中容易出现腐败漏洞和工作薄弱点的分析整理,我们对权力行使流程进一步规范。特别是对财政预算管理、财政资金管理、银行账户管理、政府采购管理、财政行政执法、财政内部监督、干部人事管理、行政效能建设等方面的制度流程进行修订和完善。并把财政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作为廉政风险防范的有效手段、基本切入点和根本落脚点,按照“更加注重制度创新”的反腐倡廉要求,大力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促进源头治本功效的充分发挥。通过深入推进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强化非税收入改革和政府集中采购改革,切实阻断财政腐败滋生源头。
扩大知晓率。把机关内部查摆的廉政风险点和可能出现的腐败现象相关联,把岗位责任人和廉政过错责任追究结果相对接,汇集成廉政警示手册,做到机关干部人手一册。并把干部的廉政承诺和廉政风险一同向社会公布,扩大廉政警示公众知晓率,形成全社会立体监督格局。悉心教育干部,坚决做到心如止水、爱惜岗位、遵守规则、敬畏权力。从内心深处,主动、自觉做到“羞于向腐败伸手、惧于同腐败碰头、畏于向腐败低头”,从理念上痛恨腐败、心理上拒绝腐败,收到警示人人、教育人人的良好社会效应。
提高认同感。通过人人查找风险,人人公开风险、人人制定措施、人人参与监督、使监督对象从被动变主动、由客体转为主体,主动防控综合效益增强;通过涉及重要决策、业务处置、干部行为和行使权力规范等相关事项的防控措施制定,让“以廉促政”联动效应明显;通过教育培训让机关干部廉政风险防控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从而有效地规避了在财政资金分配、拨付、使用、问效等可能发生腐败的薄弱环节及廉政风险点,有效堵塞了制度制衡环节的缺失和漏洞,从源头上防治了资金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贪腐行为,真正地使廉政风险防范工作达到了确保财政资金和财政干部双双安全的目的,并进一步提高了社会公众对廉洁财政的认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