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王成斌 韩甲文 张希林)今年“三问三解”活动开展以来,柞水县委按照省市委的总体安排,以“为民服务争先锋、跨越发展创佳绩”为载体,以实施富民、和谐、温暖、强基“四大行动”为抓手,组织党员干部职工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困、帮民富,奏响了一曲爱民、为民、惠民的动人乐章。
实施富民行动 群众增收迈出新步伐
县委书记林录印在动员大会上强调指出:“‘三问三解’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要求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落实惠民政策,全心全意兴办利民实事,力促民富县强。”林录印带头深入联系点蔡玉窑镇银碗村,围绕两委班子建设、产业发展、群众增收开展调研,完善核桃、土鸡、养猪三大产业发展规划,争取资金150万元,落实增收项目130个,协调机械化种植紫色土豆2100亩,良种核桃7200余株,核桃标准化建园300亩。全县31名县级领导,498名科级干部和1130名机关干部全员参与、扎根一线,访民情,帮民富,走访群众3万余人次,征求意见1731余条,完善升级晋档规划和农户增收计划4890余个。县人大机关就凤凰古镇纳入陕西文化旅游名镇积极开展调研保护,县政协机关深入考察子房寨红色旅游景点,收集整理意见建议32条,进一步推进名胜古迹的保护和开发。县农业局组建专业技术服务队4个,指导凤凰镇发展良种烤烟600亩,下梁镇种植设施蔬菜1100亩,营盘镇、丰北河镇组建了3个养羊专业合作社,发展白山羊800余只,为农民的增收打下了良好基础。
实施和谐行动 社会管理取得新成效
各级党员干部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突破口,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着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坚持领导接访、下访、回访的“三访”制度,对排查出来的问题,符合政策规定的立即解决,由于客观原因不能及时解决的,逐项建立台帐,列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时限,创造条件逐步解决。县国税局筹资2万元建立了贫困大学生救助计划和困难党员生活救济基金,落实了红岩寺17家小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小岭镇领导干部深入企业解难题,成立矿区开发协调服务工作队,建立“2+8”矛盾调处机制,化解矛盾纠纷20件次,解决当地农民就近就业92人,实现劳务创收270万元。
实施温暖行动 民生改善创造新业绩
“用沼气、自来水,住楼房,我们农民也过上了跟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红岩寺镇红岩村党员谢志兰一席话道出了众多农民的心声,也体现了柞水开展“三问三解”着力改善民生所付出的努力。县委副书记、县长吴怀玉带队深入下梁镇沙坪村,与困难户结帮扶对子32个,为20名留守儿童每人资助现金500元,协调15万元资金新修便民桥两座,协调解决基础设施建设资金131.2万元。目前,全县各级党员干部纷纷走出机关,落实强农惠农政策132条,新建民生工程83处,帮扶发展资金257.5万余元,举办实用技术培训126场次,培训产业大户880余户,受训农民达2.53万人次。
实施强基行动 基层建设跃上新台阶
柞水县把“三问三解”活动与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紧密结合,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依据分类定级标准,对全县325个基层党组织进行了初步评定,“好”基层党组织152个,“较好”133个,“一般”38个,“差”4个。各级下基层党员干部积极协助村党支部制定升级方案,建立明细台账,推进后进村整顿转化,一般村晋位升级,先进村更上一层楼。后进的柴庄镇晨光村在“三问三解”活动中,驻村干部与两委会及19名农村党员,共帮扶对象56名,多方争取资金16多万元,解决该村二、三组通组公路和安全饮水问题。杏坪镇联合村驻村干部和村党支部通过访民情了解到,木耳洼一组不通公路,群众修路愿望非常迫切,多方争取财政奖补项目,4公里的通组沙石路已全面竣工,老百姓拍手称快。
社稷民生天下事,一枝一叶总关情。“三问三解”活动开展以来,柞水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落实党员联系群众记实卡、为民服务代理等惠民制度,组建便民服务队27个,代理便民事项2560余件,排查安全隐患35件次,化解矛盾纠纷135起,办实事好事1890余件……点点滴滴的关怀民生之情,描绘出一幅“厚德民生”的“重彩图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