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骆昭君)近年来,柞水县以培育、发展庭院文化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为目标,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内涵,积极引导农民学技术、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使庭院文化建设与庭院经济发展互为促进,达到了文化育民与经济富民的有机统一。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目前共有1000余个文化庭院,带动3万余名农民参与文化活动。文化庭院成了农民“唱戏”的舞台、倡导文明的平台、传播知识的讲台,引领广大群众积极营造快乐、文明、健康、和谐的乡风。
2012-07-06 16:16:06
本网讯 (骆昭君)近年来,柞水县以培育、发展庭院文化为突破口,以提高农民思想文化素质、道德水平为目标,深入挖掘乡土文化内涵,积极引导农民学技术、学文化、学政策、学法律,使庭院文化建设与庭院经济发展互为促进,达到了文化育民与经济富民的有机统一。据不完全统计,全县目前共有1000余个文化庭院,带动3万余名农民参与文化活动。文化庭院成了农民“唱戏”的舞台、倡导文明的平台、传播知识的讲台,引领广大群众积极营造快乐、文明、健康、和谐的乡风。
本网讯 (骆昭君)“有了太阳能热水器真方便,晚上干完活不但能洗热水澡,还能为养猪提供足够多的热水,我们村共有43户村民,家家户户都养猪,太阳能真是帮了我们大忙。”柞水县瓦房口镇凉水沟村的张大...
本网讯 (骆昭君)“有了太阳能热水器真方便,晚上干完活不但能洗热水澡,还能为养猪提供足够多的热水,我们村共有43户村民,家家户户都养猪,太阳能真是帮了我们大忙……”柞水县瓦房口镇...
本网讯 (汪燕春)“自从我家用上沼气,省时干净,一年柴电钱能节省近千元。沼渣、沼液用到田地里,每亩地还能节省不少化肥。我喂了两头猪,年收入三四千元。仅沼气一项收入不下五千元。用沼气真是实惠环保...
本网讯 (吕丽霞)我市自2011年5月启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以来,各县区积极行动,认真选址,筹凑资金,落实这一惠民政策,到目前,全市共完成移民建房1.6万户,7300多户群众欢天喜地地住进了新房,开始了他们的新生...
本网讯 (徐世旺)初春时节,走进山阳县乡村田间地头、产业基地、农村基础设施施工现场,随处可见广大干部群众修路拉水、整地修堤、发展特色产业,到处呈现出机器轰鸣、彩旗飘飘、你追我赶的劳动场景。时下的山阳...
本网讯(周烨明)在商南县城关镇,“文明户”系列评选活动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普遍欢迎,参与热情高涨。截至目前,全镇共涌现文明家庭2500户、道德模范户1000户、文明示范户1200户,任家沟被中央文明委授...
本网讯 (黄家瑞)“天黑路灯明,点亮新生活”。这是柞水县曹坪镇广大群众对小城镇“亮化工程”的由衷赞叹。今年以来,该镇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以硬化、亮化、美化“三化”为抓手...
本网讯 (黄家瑞 张冬燕)“自从村里建了文化活动室、提倡组织娱乐活动后,我们在农闲的时候都会自发来这里跳舞,既可锻炼身体、愉悦身心,也能促进邻里关系,交流农活技术。以前赌博、扯是弄非等不良习气不...
本网讯 正午时分,烈日当头,但供电所施工人员正在电杆上认真施工,群众抬杆的号子在山谷里回荡。不远处,78户受灾群众移民集中安置点主体工程已经全面竣工,徽派建筑,两层复合式结构,白墙蓝瓦、整齐划一。这...
本网讯 (陈小文) 近日,一种环保、节能的太阳灶在柞水农村热起来了,用它10多分钟就可烧开一壶水。 多年来群众生产生活需用燃料主要依靠秸秆、煤炭、树枝等原料,仅生活用燃料平均每年就消耗秸秆3万多吨,原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