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肖云 张春民)村里也有法官啦!这是柞水县红岩寺镇村民议论最多的话题。
去年11月23日,柞水县人民法院举行了“法官工作室”挂牌仪式。目前,一村一法官的“法官工作室”已遍布全县13个镇120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法官工作室配有专门的驻村法官,并张贴有工作人员的照片、工作职责和联系方式,当群众有法律问题时可以随时和驻村法官联系。
“我1月1日到万灯寺赶庙会时在盘龙寺村委会门前看到了‘法官工作室’的牌子。我老头子在2011年正月初三因病去世了,但我们村的王家民在2003年和2007年共向我丈夫借了2000元钱,我多次去要,他就是不给,还说人都死了还要啥钱哩。我正不知道咋办,忽然看到‘法官工作室’的牌子,我高兴的都不知道啥了,在心里把那电话和法官的名字都记熟了,回家后就打电话。没想到过一会儿法官就来了,问我详细的借钱经过,并做了口头起诉笔录,然后就去找王家民,经过调解,王家民把钱和利息一起还给了我。我很感谢他们,要不是看到那个牌子,我都不知道怎样起诉。”盘龙寺村68岁的老人姚发秀眼含泪花,反复地感谢着为她办了“大事”的法官们。
在农村懂法律的村民很少,出了问题又不知道找谁问。发生矛盾纠纷时,大部分是村干部首先介入调解,但因为村干部缺少专业的法律知识,难以从法律角度来分析解决。自从法官工作室设置后,村民有问题,法官随时上门服务,而他们也从惧怕打官司,到愿意和法官对话,再到积极的向法官请教如何处理矛盾纠纷。这个小小的工作室,如同一张保护网,覆盖了农村沟沟岔岔的法律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