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孙传卿 秦毅)“我今年七十五,又扭秧歌又跳舞。经常锻炼身体棒,活到百岁不退伍。”这是商南县奶奶乐艺术团团长阮奶奶创作的《群体快板夸商南》中的一句,剧本的右上角还打出了一个红红的分数“85”。“写得不好,也没文采,但都是心里话。”阮奶奶笑着说。
“奶奶们不服老,大娘、大伯们不服输,小青年们也不服软,都想上个台、露个脸。”商南县文化馆馆长王玉华说。
谢家店村:村民演出不断
舞龙灯、划旱船、耍狮子、跳竹马、抬红梁桥,身着单薄戏装的村民却热火朝天,依然兴高采烈地跳着、舞着……谢家店村春节演出正在有声有色地排练,围观的群众就赶市集一样,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一年间锣鼓就敲坏了3个,村部一个月的晚上照明电费要100多元。”面对参加活动劲头越来越足的村民,谢家店村村委会主任吕佳山诉说的不是抱怨而是高兴。“以前经常感冒,自从参加老年协会活动后,感冒少了,现在每晚的锻炼从未间断。”农民琚巧华说。
面对老年人对文化生活的热盼,该村于2011年10月成立了老年协会。60多岁的张恩德作为老年协会会长,在每个重大节日和晴好傍晚组织大伙儿跳舞健身娱乐,活跃村民茶余饭后的精神文化生活,至今已组织大型演出300余场次。
富水镇:实现文化“四有”
“从正月初一开始到正月十六,半个月的舞龙、耍狮子又要热闹起来了,大伙儿心热着呢!”镇文化馆馆长周平说。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迎接新年的到来,富水镇早动手,精心安排,利用一个月时间筹备了庆元旦文化活动。谈到刚刚结束的元旦活动,忙前忙后的周平却只是不断地夸奖他们的“乡土人才”和“农民艺术家”。
富水镇地处陕西东南边陲,号称出秦入豫的第一关。目前,全镇12个村成立了老年协会,配备有音响、锣鼓、演出服装等,建设有自己的活动场地;16个村建有农家书屋,藏书量不断增加。全镇月月有群众文化活动,唱歌跳舞、群众自编自演节目在各村都非常普遍。
如今,富水镇实现了图书室有群众借书,阅览室有群众读书看报,广场上有群众扭秧歌,排练室有群众练歌排舞。
商南县城:花灯闹起来
商南花灯春节大型喜庆演出是当地群众文化活动的一大品牌。商南花灯是指礼仪仗灯环绕陪伴狮子、旱船、竹马、踩云、小车、地蹦子等各项杂耍的艺术形式,自明成化年间建县后流传至今,已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文化馆的组织下,这里每到春节都会汇聚全县优秀花灯演出节目。
在县文化广场上,除严寒天气外,几乎每晚都会举行威风锣鼓秧歌舞活动。“以前,农村传统节日或农闲时,群众不是喝酒打牌就是搞封建迷信活动。现在不同了,争着参加文化活动团体,既娱乐又健康身心。”舞蹈队成员张丽丽高兴地说。“政府给我们建好了活动场所,社区里的文艺队也建起来了,还配齐了乐器,我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60多岁的周建华老人满脸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