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记者 马泽平 通讯员 陈风军)酷暑7月,记者一行走进镇安镇云沿线采访,田间村舍绿树成荫,一幢幢整齐的红砖青瓦村民住楼掩映其中。步入云镇村二组一家寻常的院落,三五个妇女正在一边拉家常,一边绣着各色绣品。移民搬迁户谢培琴热情的迎了过来,走进她的客厅,抬头便看到墙壁上几幅装饰精美的手工刺绣画。
“前段时间,我绣的一幅《八骏图》卖了5000元,绣着赚钱很不错。”谢培琴说。和那些妇女拉几句家常,便知道哪家的刺绣卖出了3000元或是5000元,哪家还有什么产品没有出售,坐在清凉的房子里,挥动一根小小的花针,就可以轻松的赚来钱,这就是今天的镇安农家妇女的新生活。
在云镇村,听说靠刺绣致富最有名的要数李春娥了,我们慕名登门采访。李春娥介绍,几年前村里还没有人弄刺绣,大部分留守妇女除了照顾孩子,空闲时间就是在一起搓麻将,今天赢上几十,明天输上上百,日子一天天没有变化。后来听说刺绣简单,还可以挣不少的钱,大家就在照顾孩子上学之余搞起了刺绣,加上政府的倡导,就慢慢多起来了。“我用了三年时间绣了一幅《清明上河图》,有人掏12万没卖,今年我的一幅《富贵牡丹》已卖出5000元。”
近两年来,镇安刺绣如雨后春笋般地在民间发展起来,为了提高刺绣产品质量,稳定产品规模,提升装潢档次,建立销售平台,镇安县委、政府从绣女技术培训入手,仅今年半年,就培训女工2200余名;成立刺绣协会20个,把各村分散的产品归集到一起,便于客商选购;加大设备投入,政府出资购买装潢机械。近期,一个集生产、展厅、装裱于一体的刺绣产品交易厅正在云盖寺镇花园工业园区筹建。届时分散在各户的成千上万的刺绣产品将汇聚一堂,上到几十万一幅的绣品,下到几十元一个的手工艺都会集中销售,可解决现在绣品绣好了堆放在家里却无卖场的弊端,创造绣户与客商直接交易的平台。
据不完全统计,全县有近3万余名妇女从事刺绣生产,年产值1.5亿。她们当中,一幅刺绣买3000元至5000元是很平常的事,而一幅十几万的也不乏其人。一些移民搬迁户妇女,一边照顾孩子,一边绣制产品。面对群众自发生产的巨大市场,镇安把刺绣作为旅游产品来开发,科学引导和设计,把中国传统的绣花工艺与旅游相结合,创出镇安刺绣品牌,让游客徜徉于田园中,感受宁静绣画的魅力,美化生活,美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