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李治军)8月9日,骑着摩托车,从商南县城出发沿着312国道向西行驶4公里,来到生态型养殖专业村城关镇皂角铺村,四周层林叠翠、田园静美,看不到污水苍蝇,闻不到臭气怪味。
走进河东组养殖大户张有斌的养殖园,只见养殖区、消毒室、办公区等界线分明。在鸡舍中,轻轻一按按钮,喂料机自动给鸡喂料,饮水机自动供水,消毒机自动喷雾,……全部是机械化。“所有养殖户都不敢大意,每3天用喷雾器对鸡舍内外、通道消毒一次,喂鸡用具、工作服每周用药水浸泡。按生长阶段,分节点注射马利克疫、鸡新城疫、禽流感等10多种疫苗。”“养殖园内分净道和污道,粪便从污道排出后,直接运往富水镇永利饲料公司有机肥厂,废水流入沼气池,通过发酵处理,废渣用来上地。”长年蹲点服务的科技特派员许宝珍热情地向笔者介绍。
张有斌是这个村养殖业的发起人和“领头雁”,2010年投入50多万元开始了虫子鸡养殖,几年来一直稳定在1万只,年收入10多万元。看到他靠养鸡供出3名大学生,盖起了楼房,该村石窑沟组余忠富、杨永发、胡绪成等10多名农民工纷纷返乡,都忙上了养鸡,规模从5000只到7000只不等,年收入10万元左右,比在外打工高多了。瀑沟组田耀峰、姚传军为搞养殖,自己出资打通了一段公路,成为养殖“后起之秀”。随着户数增加,村上成立了合作社和养殖协会,社员26户,会员发展到108户,3000只以上的大户28户,3000只以下的就更多。除了养虫子鸡,大多农户养普通蛋鸡,但全部达到了标准化建设、机械化生产、生态化养殖和科学化管理。
“从杨凌农高会上看到火鸡属于生态型,不吃饲料,主要吃草,辅助喂些麦麸、糠皮,就萌生了养火鸡的念头。”虫子鸡养殖趋于成熟稳定的张有斌想发展新品种生态养殖。今年春天,许宝珍带着几名养殖户到渭南等地考察,回来后在村里举办了两期培训班,农户踊跃参与。随着H7N9禽流感疫情的消退,7月28日,首批500只火鸡苗在张有斌家“入栏”。8月6日,县老科协干部帮他规划了一个中型火鸡养殖场,有苜蓿草场、鸡舍、仓库、育雏间等。一夜之间,二三十户农民前来联系,预购鸡苗,尝试养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