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通讯员 孙传卿)上世纪90年代,是商南县青山镇新庙村水晶矿盛产时期,当地一村民幸运地收藏了一块内有流动水珠的水晶柱。近日,笔者有缘在商南县城见到,发现这块水晶呈六棱柱体,全身晶莹剔透,水晶柱高43厘米,直径最粗处达16厘米,重11.2公斤。
从外面可清晰地看到,晶体里面有直径1厘米的椭圆形水珠在9厘米长的“通道”里上下自由滚动,煞是好看。水晶里面本是真空,但有水珠出现,不说不是一件怪事,使大开眼界者无不感叹大自然之神奇和奥妙。从商南县福宝水晶公司经理潘某处采访了解到,此块水晶叫水胆水晶,目前在商南县乃至全国还没有发现像这样透明的水晶石,而且里面有水珠活动,活动范围如此之大,确实是件稀有原矿石。
天然水晶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地球博物馆,它记录了地球亿万年的发展与变迁,保留了对将其塑造成形的那股强大力量的不可磨灭的印记。它们或由于高压而出现,或生长于地底深处的岩洞,或形成于岩层中,或饱经风化侵蚀,最终,它们因不同的形成环境而影响了自身的属性与功能。水晶的透明度为透明至半透明。透明度是宝石矿物允许可见光透过的程度。通常将宝石矿物的透明度划分为:透明、亚透明、半透明、亚半透明、不透明五个级别。在光的折射、反射、干涉、衍射等作用下,有些水晶可引起猫眼效应、星光效应和彩虹效应等,称为水晶的特殊光学效应。
水晶的生长环境,多是在地底下、岩洞中,需要有丰富的地下水来源,地下水又多含有饱和的二氧化硅,同时此中的压力约需在大气压力下的二倍至三倍左右,温度则需在550-600℃间,再给予适当时间,水晶就会依着“六方晶系”(Hexagonal System)的自然法则,而结晶成六方柱状的水晶了。在自然界,由于水质、温度、压力等条件一直在变化中,很难达到理想状况,因此,水晶的形成通常都需要相当长的地质年龄。而地质年龄动辄以“亿万年”为计算基数,也是天然水晶(Natural Crystal)之所以珍贵之处。
水晶有多种颜色,如紫水晶、红水晶、白水晶、茶水晶、烟水晶、黑水晶、无色水晶等。洁净透明水晶结晶有水珠的很是少见。慢长的生成过程中它有可能受到周围铁、铝等磊量物质的影响,从而出现了色泽上的不同。铝会使水晶变成烟灰色,这种水晶被称为“茶水晶”;铁会使水晶变成暗粉色,这种水晶则被称为“粉水晶”。此外,高强度的辐射也会影响水晶的生长和色泽。多年来,国内专家学者对水晶进行深入研究,发现水晶有五大功能:聚焦折射、储存资料、传递讯息、能源转换、能量扩大。商南县这块透明水晶石在亿年高温中生长且有特大水珠现象,还有待地理专家作进一步研究,进行解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