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陈维智)汤正金,镇安县大坪镇庙沟村党支部书记兼调委会主任。他天生一副热心肠,嘴巴能说会道,喜欢和群众拉家常,做“劝和”工作更是有一套。东家长、西家短的事在他这里不是是非,而能说出道理来,百姓的心结也就在这一来二去之间被化解开来,因此大家尊称他为“和事佬”。
要说起“和事佬”,在农村本不是什么新鲜事,20年前几乎村村都有。但是近些年来,由于社会风气的变化,人们越来越不愿意管“闲事”,这类“和事佬”也就越来越少。可影响社会和谐、家长里短的小事情、小矛盾,却没有因为“和事佬”少了而减少,往往还因为缺少调解,小矛盾发展成大矛盾。
前几天,走进庙沟村级活动场所,“群众工作室”格外引人注目,而这个办公室也是村上专门为他成立的一个特殊工作室。在这里我们看到:两间办公室,一间作为接待室、一间作为调解室,不为日常办公,专为调解劝和群众之用,辖区的土地、婚姻、亲情、交通、医疗、赔偿等纠纷都会在这里得到圆满化解。
26年来,汤正金跑了多少路、说了多少话、留下多少汗、吃了多少闭门羹,只有他自己知道。今年2月19日,家住庙沟村三组的黄玉常、黄玉有、黄玉良弟兄三人因年近九十岁的母亲赡养问题而发生纠纷,涉及原分家时该老人由黄玉常负责赡养,但玉常妻子已故无力照料,汤正金闻讯后立即登门劝和,他通过亲情感化和反复说和,弟兄三人最终同意共同负责老人的赡养问题,老人名下的养老保险及老龄补贴全部纳入老人药费列支范围,像这样的劝和不知他做了多少次。
久而久之,“群众工作室”因为劝和工作而在辖区名声大扬,慕名前来调解的百姓也是屡见不鲜。他从事调解劝和工作以来,成功调解了家庭矛盾、土地纠纷等大大小小的案件500多起,收到的锦旗也挂满了工作室的墙壁。看着这满面锦旗的墙壁,汤正金欣慰地说:“我知道的法律知识也不多,在调解纠纷的过程中靠的就是一张婆婆嘴、一颗豆腐心。虽然说劝和工作走家串户非常辛苦,但是当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脸上露出笑容的时候,也是我心里最甘甜的时候。我做劝和工作不为名利,只为每个百姓能拥有一个和谐的家。”“只要有需要,汤正金随叫随到。”凭着一副公平、公正的热心肠化解了不少家庭纠纷,也为他们赢得了村民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