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日报讯 (见习记者 陈波)12月13日,天气放晴,记者乘车沿着山阳县板岩镇三岔村沟沟岔岔的山路大约走了40多分钟,来到了程功建住的地方,这是一个小院子,里面一共有四间房,除了一间小学教室外,就是三岔村办公室、村卫生室。他是三岔村的村支书,第一次见他时他正在给一位老人扎针。“我原来住在山沟里,为群众办个事、跑个腿极不方便,所以我两口子就搬下来了,同时也能给村里人看个小病。”
三岔村是板岩镇比较偏僻的村子,山多沟深,该村的通村公路路基窄,坡度大,路面泥泞,冬天一下雪,摩托车都不敢走,行车极不方便。2008年春,程功建带领村支部、村委会向镇政府申报了实施通村水泥路项目,同时与上级交通部门联系,利用机械改造路面,铺垫砂石,将水泥路的路面铺设到位,经过两年多的苦干实干,使本村3.2公里的水泥路全面竣工,彻底改善了交通条件,群众再不为车辆阻塞、农运物资运输难发愁了。村里连接镇上的通村路修通了,但通组路又窄又陡,大多数群众都住在山沟垴、坡台上,山里的小伙子多数因娶不到媳妇,有的只好离开故土当了上门女婿,有的一辈子成了穷光棍,姑娘们个个都嫁出了山外,村里的人口日趋下降,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日益严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程功建一方面积极为群众办理养老医疗保险,让老龄群众无后顾之忧。一方面开始实施通组公路计划,打通镇村组间的“动脉”,改善村民的交通条件和人居环境。为了保证安全质量,他整天穿梭在路上,今天住在一组,明天蹲在二组,精心安排,严格把关,遇到修路过程中的砍树、拆迁等一些棘手的问题,他都耐心地宣传政策,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并根据损失大小认真协商赔偿问题。如今的三岔村基本告别了出行难问题,人们开始走出了深山大沟。
解决群众吃水难问题,是程功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改善村民生活的又一大难题。三岔村的五个院落60多户人,每逢酷暑季节,有的群众挑水要跑一二里路,有的家庭没有劳动力,担水吃水就成了“大事”。程功建经常往返于镇上和县水保局,通过多方努力,在2009年全部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问题。
2009年,本村青年程玉斌从陕西服装学院毕业后打算回家创业,在山沟里办起养鹿场。这在当地是一桩新鲜事,但要办起来,实不容易,首先是解决手续、基地的问题。程功建认为这件事如果办成,对发展当地经济、带动群众致富是一件好事情,作为村干部,他多次跑市、县有关部门联系解决审批手续,帮助解决养鹿基地所涉及的村民土地转让问题,帮助程玉斌建起了养鹿场。
为了切实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增加群众的收入,程功建积极帮助群众找项目寻出路。他鼓励村民种植核桃、魔芋,发展以丹皮、连翘为主的中药材,同时积极组织村上的劳务输出,努力增加农民的收入。虽然整天忙于村上大大小小的事情,但程功建从不后悔,他认为“干部越辛苦,群众越幸福”。